细数曹操一生中十大亮点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无疑是小说中最具有争议也是最具魅力的人物。他既集封建统治者的奸诈、残暴、妒忌等恶劣品质于一身,又总括了封建政治家延揽人才、纵横捭阖、权谋机变等多方面的才能,真可谓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于作者尊刘抑曹的创作倾向,《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虽然与历史上的曹操相比多有丑化,不过,作者罗贯中还是对曹操人生中的一些闪光点给予了足够的肯定。
文章插图
一、任洛陽北部尉时棒打权贵
作为宦官显族之后,曹操无疑是幸运的,年纪轻轻便获得了在东汉政坛崭露头角的机会。《三国演义》第1回载:“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陽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年轻时的曹操胸怀大志,敢作作当,其所作所为为腐朽的东汉政权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在洛陽北部尉任上,他忠于职守,改革吏治,真正做到有令可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面对当权宦官蹇硕的叔叔时,能够不避权贵,一视同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充分显示出一个年轻政治家的胆识与魄力,从而为他后来迈入更大的政治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插图
二、劝何进勿召外兵
大将军何进为诛杀宦官当权,决意请西谅剌史董卓领兵进京来“清君侧”。这绝对是一条愚蠢的“馊主意”。作为何进左右手的曹操敏感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劝谏何进道:“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这一建议,表明曹操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与勇于劝谏的胆略。可惜的是,何进不仅没有听信忠言,反倒是怒斥曹操,说他是心怀私意。其后的事态发展证明,董卓进京,是东汉大乱的开始,也直接导致何进被宦官诛杀。何进在九泉之下,当痛悔于当初没有听取曹孟德的意见。
三、刺杀董卓,随机应变
董卓独断朝纲,祸乱百姓,众大臣却束手无策,此时曹操勇敢地站出来,决心刺杀董卓,为国除害。他借向董卓献刀的名义接近董卓,伺机刺杀之。无奈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曹操要刺董卓时,不料被董卓发现,大呼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尽避此次刺杀功败垂成,但却足见曹操的勇气与胆识,他超人的智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刺杀虽然失败了,但曹操却由此获得了反抗强权、匡扶正义的美名。
文章插图
四、矫诏起兵讨董卓
首举义旗,讨伐逆贼董卓,无疑为曹操赢得了足够的人气与政治资本。当董卓秽乱朝纲,把东汉政权搞得乌烟瘴气,群臣惶惶不可终日时,曹操能够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反董卓的立场,并矫诏各道,招集义兵,共同讨伐董卓。《三国演义》第5回载,曹操“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在这一事件中,曹操面对强权,敢于反抗,敢为天下先,显示出他卓越的胆识与勇气。此外,曹操以“忠义”二字号召义兵,以朝廷的名义来讨伐董卓,名正言顺,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谋略与智慧。
文章插图
五、慧眼识关羽,温酒斩华雄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奉袁绍为盟主。奈何袁绍乃鼠目寸光之人,难堪大任。《三国演义》第5回,董卓部将华雄在氾水关连败盟军,正当盟军手足无措之际,关羽挺身而出,愿斩华雄头,献于帐下。当袁绍听说关羽只不过是刘备手下的一个马弓手时,面露不屑,袁术更是要将关羽“打出”。危机关头,曹操制止了袁术的鲁莽,认为关羽“仪表不俗”,“既出大言,必有勇略”,果断推荐关羽一试身手,并温酒一杯,与关公对饮。事实证明,曹操能慧眼识关羽,并能做到重才,敬才,用才,最终,关羽在温酒斩华雄一役中展露身手,睥睨群雄。
- 诸葛亮一生中最遗憾的三件事:睡错一人,信错一人,跟错一人!
- 曹植才高八斗,深得曹操喜爱,却因做错一件事丢了太子之位
- “别人家老婆都是好的”原来你是这样的曹操!
- 三国第一才女,为匈奴王生下二子后被曹操赎回,诗琴双绝一生坎坷
- 曹操为何要执意诛杀九岁小儿,因小儿说了一句话,后成千古名言!
- 子虚乌有的两官职, 却把曹操黑成盗墓行业的祖师爷!
- 把三国中的人物,比作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人物,你认为曹操会是谁
- 林徽因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
- “盗墓贼”曹操盗了一座墓养活全军三年之久,他到底挖开了谁的陵墓
- 三国此人最无情?手段比曹操还要绝,刘备却替他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