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浩梁表演结束,他还是《红灯记》中的那个“李玉和”

为戏一生
人们可能只想叫他“李玉和”,这是对他的艺术造诣极高的称赞,他出色的演绎,把自己变成了剧中的英雄人物。人们也习惯把他的名字写作“钱浩亮”,这个名字,既成就了他,跟随了他到达了极其高光的人生时刻,也是他想避而不谈而又挥之不去的灰暗过往。人生的曲折,并不能总结在他的几个名字里面。而他,也不只是钱浩梁,他是一个时代。出身艺术名家,父亲钱麟童是上海的京剧名角,六岁便随父亲学习京剧,九岁便被送到上海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而自己又相貌堂堂,英俊潇洒,高大魁梧,音色好,唱腔好……【钱浩梁表演结束,他还是《红灯记》中的那个“李玉和”
钱浩梁表演结束,他还是《红灯记》中的那个“李玉和”
文章插图
一身艺术底子,在如此的艺术环境中成长,不可多得的艺术之才。如果故事讲到这,人们一定会认为,钱浩梁,就应该是走这条路,一步一步成为艺术大家的。可是,成“角儿”,是要天赋,加努力的。钱浩梁的一生,大多数时候,并不能完全由自己掌握,他随着时代的变更,起起伏伏,上能入住“梅兰芳”住所,成为国字号部长,下能身陷囹圄,成为被“破除”的对象。而他自己能够掌握的,便是对京剧的一腔热爱,而万幸,因为他浸入骨子里的对京剧的痴迷,对舞台的无限向往,让他能够在岁月浮沉中,保全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
钱浩梁表演结束,他还是《红灯记》中的那个“李玉和”
文章插图
钱浩梁的成名,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安排。1950年,已经在上海戏曲学院学习京戏7个年头的钱浩梁,在得知北京建立了中国实验戏曲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学员的时候,便立即动身“进京赶考”。在《林冲夜奔》的唱段中,钱浩梁把自己的童子功夫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考官周信芳破格把他安排到学校研究班深造。1956年,钱浩梁从中国实验戏曲学校毕业。此时,正好中国实验戏校创办中国实验京剧团,他毕业即进入该团担当主演,时年22岁。而又一个六年后,钱浩梁被选入中国京剧院,与梅兰芳、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等京剧艺术大家共事,给了他绝好的学习机会。而钱浩梁也不负众望,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对京剧的热爱,他对艺术大家的演出,总会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其用功之刻苦,打动了李少春,不但收他为弟子,也将他推荐给其他著名京剧演员。钱浩梁因此能够博采众长,不仅演绎日渐精进,更是具备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正是因其刻苦,《伐子都》在演出时,主要演员突然因病缺席,钱浩梁顶替出场,披挂上阵的他,台风稳练,气度非凡,功力深厚。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彼时的他,不知道台下的观众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将带给他极大的荣耀。那个人,是江青,就在那个时候,她脑海里,留下了钱浩梁的名字。
钱浩梁表演结束,他还是《红灯记》中的那个“李玉和”
文章插图
在李少春等前辈的大力扶持下,钱浩梁获得了大量的出场机会。尤其是在中国京剧院在排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时,李少春作为“李玉和”的A角,将钱浩梁选为了自己的B角,手把手地将演李玉和的精髓倾囊相授,钱浩梁结合自身的条件,将李玉和塑造得别有一番风味。因为李少春的身体不好,钱浩梁的“李玉和”频频亮相,并逐渐深入人心。尤其是江青的一句“以后李玉和还是小钱演吧……”,让钱浩梁在戏剧界站稳了脚跟,而他,也成了“李玉和”的代言人。只是,江青,不只喜欢钱浩梁的京剧,他也喜欢他的“听话”。江青习惯给人改名字,他觉得钱浩梁的名字有资产阶级味道,便也给她改了个名字,叫“钱浩亮”。当时的江青,如日中天,钱浩亮也因此奠定了极高的艺术地位。随着京剧《红灯记》被拍摄成电影,钱浩亮的“李玉和”,家喻户晓。钱浩亮开始青云直上,最终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而,这最风光的扶摇直上,也应该是钱浩梁最为后悔的时刻吧。毫无疑问,他对京剧是热爱的,是真诚付出的。但是,他的平步青云,是得益于“浩亮”这个名字,而“浩亮”因为自己的前途,将自己的恩师骂成了“文艺黑线”,他讨好了江青,却迷失了自己。或许在那个年代,他的命运并不能由自己完全左右,但是不可否认,他确实出卖了自己的“德行”。还好,他尚存良知,对恩师和前辈,只是批判,但坚决反对体罚,更没有毫无底线地狠斗。否则,他怎么能过得了历史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