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后一句道尽人情冷暖,却十人九不知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
文章插图
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思想文化更是让人受益无穷。这些文化不仅影响对文人士大夫影响深远,对黎民百姓同样意义重大。民间很多民俗文化都是来自于古代诸子百家,圣人先贤的传世经典。其中民间俗语很多都是在这些经典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最终实现了带有民间口语化特殊的特俗文化形式,虽然读起来直白简洁,但字里行间的含义却大同小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句俗语“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以及它的后半句,便是从名著《诗经》中演化而来。句式虽然不及《诗经》优美,但含义还是同样深刻。两句话原本来源于:
《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乍看之下还是比较生疏费解,其实古人只是取了其中四个字,那就是“明哲保身”,原本说的是用明智的方式保全自己,这并不是贬义,不过现在很多人用这句话来形容怕牵连而刻意逃避的人。不过古人引用此言的时候自然是按照前者来进行立意的,自然是具备积极的意义。
文章插图
“人穷别说话”确切的讲应该是少说话,回看本文引子中的那句“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听起来让人不免有些惆怅与失落,但又不可否认这是事实。古往今来,穷人的话语权总是微乎其微的,即便是当今,参加一些会议或者活动或者亲朋聚会就能深有感触,往往高谈阔论,谈笑风生的都是一些非富即贵的人,即便他们的言行差强人意,但周围的人依旧憨态可掬。换成无名之辈或者穷困百姓,想来又是一番风景了。
文章插图
而“位卑莫劝人”其实和上一句意义大致相同,虽然现在处处倡导平等,也不可否认相比古代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但“论资排辈”的思想依旧是根深蒂固,这也从侧面应正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现实中,在穷困潦倒又没有地位的时候,往往说话都不会被人重视。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中,邻里出现矛盾通常都是找某某德高望重的人出面调解,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得罪了德高望重的人往往会被全村的人所鄙视。这种情况下如果换成一个没有地位的人来当和事佬的话,无疑是打肿脸充胖子,自找没趣了。
文章插图
【 俗语“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后一句道尽人情冷暖,却十人九不知】这句话后半句说的“力微休负重,遭难莫寻亲”,前者说的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助人为乐都要量力而行。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胸襟是让人动容的,但现实是杜甫的草庐确实破落,但因为能力有限无法实现“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宏愿,如果杜甫不顾自身安危,把草庐都卖了接济天下寒士无疑是杯水车薪的。至于“遭难莫寻亲”则道尽了人情冷暖,亲人本是我们第二亲近的人,遇到旦夕祸福不找亲人还能找谁呢?事实却往往差强人意,俗语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用在很多所谓的亲人身上也未尝不可,而这种平时看起来情同手足,可到了关键时刻形同陌路、冷若冰霜。如今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人遭遇了旦夕祸福,亲人拒之千里,反倒是社会的陌生人伸出了援手,让人唏嘘不已。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古人几句俗语充分地揭示了社会上的人生百态,总结起来无过于八个字“人贵自知,量力而行”,也从侧面反映了人在不同的阶段当采取不同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应当为我们所铭记。孙晓在小说英雄志中有一句改编的名言“他日若遂凌云志,岂笑黄巢不丈夫”笔者甚是喜欢,社会现状是不可能改变的,要改变人微言轻的现状就只有改变自己。
- 农村俗语:“丧在屋,能有福;‘双’在屋,天天哭”是咋来的?
- 俗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是啥意思,背后还藏有什么
- 俗话说“男怕三点头,女怕阔步走”,老祖宗的观人术,细致入微
- 农村俗语''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是什么意思?是否有道理?
- 俗语“笑贫不笑娼”,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古人忠告,早知早受益
- 立夏将至,俗语“立夏见夏”啥意思,立夏夏至有啥不同答案来了
- 俗语“有钱莫做二事,没钱莫提三欲,人穷莫思三人”,具体指啥
- 俗语“人无笑脸莫开店”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对生意人的忠告
- 俗语:“公羊不爬跨,蒺藜没到家”是啥意思?蒺藜能帮公羊爬跨?
- 俗语:“吃饭大汗,一生白干”是何意思?是谣传还是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