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灶面】每一碗奥灶面里,都藏着昆曲的神韵
文章插图
有一年听白先勇先生的讲座 , 谈《游园惊梦》和昆曲美学 。 白先生说:“相比中国其他地方的戏曲 , 为什么昆曲的唱腔特别悠长婉约 , 百转千回?我认为 , 除了包容了精致细腻的江南文化 , 还与吴语方言的特点有重要关系 。 昆曲发源地江苏昆山话 , 就有27个声母、41个韵母、7种声调 , 几乎是国语的一倍 。 ”
文章插图
坐在我旁边那位老兄听得眉飞色舞 , 暗地里插话说:“嗯 , 就像昆山奥灶面 , 有二十多味调料、四十多种烧法 , 还有七种最常见的浇头 。 ”
我差点笑出声 , 这人是有多爱吃啊!忍不住跟他攀谈 , 对方姓赵 , 是个四十多岁斯斯文文的老男人 , 是白先勇的粉丝 , 资深昆曲迷 。 当然 , 还有一个身份是昆山某著名奥灶面馆的老板 。 而他所说的七种浇头 , 正是奥灶面馆叫座率最高的爆鱼、卤鸭、焖肉、爆鳝、虾仁、腰花、素鸡 。
文章插图
奥灶面其实就是苏式汤面 , 拥有苏面的一切特征:宽汤、硬面、重浇头 。 但奥灶面又不完全是苏面 , “奥灶”在吴语里的意思是“龌龊”;而吃面的“奥灶小馆” , 其含义不言自明 。 这种充满了自黑趣味的方言调调 , 显然与标榜风雅的苏州和心高气傲的上海都不甚相符 , 唯有夹在两个大家伙中间的“小地方”昆山 , 才能诞生这样的气质 。
吃奥灶面不能急着动筷子 , 懂行的要先端起碗啜口汤 , 如果猴急着去捞面条甚至浇料 , 就会被老饕们嘲为“洋盘” 。 所以一碗好汤 , 当是奥灶面的第一要义 。 传统苏面有白汤和红汤两大流派 , 有人说苏州偏白汤、昆山偏红汤 , 其实不然 。 作为与苏面同宗同源的吃食 , 奥灶面自然也见长于红白二味 , 而且相比于商品经济冲击下的沪苏 , 在小地方昆山也许更大概率能吃到一本正经“吊”出来的高汤 。
传统“吊”白汤的原料应该是焖肉剩下的猪骨、拆鳝丝剩下的鳝骨和卤鸭里的鸭架 , 这些其实都是奥灶面常用的浇料 。 北方人吃饺子喜欢配着充满淀粉香味的饺子汤 , 讲究“原汤化原食”;而江浙人的面汤则是“原食归原汤” , 其中自由异曲同工之妙 , 自不待说 。
文章插图
鉴定白汤奥灶是否正宗的另一个标准 , 就是面汤里的酒酿 。 江浙人嗜甜口 , 烧羊肉里加甘蔗、包子馅儿里撒白糖、火腿上淋蜂蜜、小元子里掺桂花糖都是常规吃法 , 汤面里的酒酿也自然不是什么异端 。 事实上 , 白汤的精髓就在于最后那一勺酒酿 , 甜味可以增鲜 , 酒味则可以去腥、解腻 , 有效调和了河鲜与猪骨鸭架带来的副作用 。 更有意思的是 , 江浙人认为酒酿可以拔毒解暑 , 和性凉的鸭肉类似 。 所以炎炎夏日 , 如果看在街头到昆山人对着一碗汤面吃得不亦乐乎 , 不消说 , 必然是一碗加了酒酿的白汤卤鸭面 。
如果到了冬天 , 红汤面出现在奥灶小馆里的几率更大 。 红汤是不能加酱油的 , 昆山人吃面讲究汤色清透 , 沾了酱油汤色浑浊 , 那就落了下乘 。 正宗的做法是用炸熏鱼的油 , 这种油本身吸足了葱姜和鱼肉的汁水 , 滋味浓厚 , 又因为加了冰糖而呈现出红色的焦糖光泽 , 所以叫红油 。 用它来煨热汤下面条 , 再配上熏鱼 , 就是三九天里最曼妙的享受 。
- 鸡毛菜:养胃早餐面絮汤,一道简单省时的早餐 ?
- 【美食工坊】春天少不了鲜美的汤,这汤荤素搭配,倍好喝,喝完一碗想二碗
- 「舌尖学问」绿豆百合莲子汤,夏天来一碗,清凉又解暑
- 『姜大爷』非常时期,病房里的一碗生日面
- 『可可的美食生活』熏鱼、牛肉、荷包蛋,做成家庭简易版老三鲜汤,一人一碗不用抢
- [野菜]这野菜的皮别当垃圾扔了,用来煮汤喝,每天一碗,轻松减掉大肚腩
- 金笔探史@辛苦了一天回到家,一碗豆角焖面,有荤有素吃得超满足
- 『美食与点心』原创 给你一碗白米饭,在这五道菜中选一道,你会选哪做一道呢?
- 『寡人猴急』许留仙一碗甜品49元,把这个配方收藏好,自己在家吃到撑!
- 「腊味」援鄂英雄回家了,我想为他们献上一碗色香味俱全的五色糯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