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就是寺,庙就是庙,寺和庙有什么区别?( 二 )


寺就是寺,庙就是庙,寺和庙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庙,成为道教与佛教结合的产物
如果说“寺”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正是的官府机构存在的话,那么“庙”这个字久就完完全全指的是祭祀之地。在《说文解字》当中,是这么记载的:“廟(庙),尊先祖皃也。从广,朝声。”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庙是用来祭祀先祖的场所,廟,上“广”下“朝”意思就是在屋檐下朝拜。
庙最开始作为祭拜先祖的地方,也被称作家庙或者祠堂。此外,随着中国本土的道教开始发展,祭祀道教神明的场所也用庙来称呼。比如说“关帝庙”、“土地庙”等。“庙”这一字作为宗教或者祭祀场所代名词的时间远远早于“寺”。此外,庙其实还承载着大量中国古代的历史。
在《礼记·王制》当中有这样的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这段话大致意思就是地位越高的人,宗庙的规模也就越大。
寺就是寺,庙就是庙,寺和庙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这其中蕴含的是西周以来的“天子——诸侯——士大夫——士——百姓”的社会等级制度。
此外,庙还经常被用来祭祀一些民族英雄,或者是对社会或者当地百姓有重大贡献的文臣武将。比如在杭州便有一座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岳庙。在全国各地,经常能够看到关帝庙。而在西南地区,也能够看到一些纪念诸葛孔明的庙宇。这些都是在魏晋之后开始出现的。
至于道教祭祀神明场所被称作庙的时间,也是汉朝。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出现,国内政治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百姓的精神文明需求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来自西域以及天竺的佛教以及长期在中国民间发展的道教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帝君庙、灶王庙、土地庙等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寺就是寺,庙就是庙,寺和庙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至于庙和寺逐渐融合,成为一个词,时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当时南北朝战争不断,为了安抚民心,同时百姓也有寄托自己希望的需求,外来的佛教继续发展,并且开始本土化。
佛教在隋唐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在唐朝的中后期达到了顶峰,甚至成为了一股政治势力。至于道教,只有在发动起义的时候才会打着道教“替天行道”的旗号。
总结:
“寺庙”曾经是两个意思完全不同的字,随着历史的发展,竟然成为了一个词语。“寺庙”这个词先“寺”后“庙”,也能够看出佛教在中国的地位是长期高于道教的。
寺就是寺,庙就是庙,寺和庙有什么区别?】最初佛教研究的地方能够设置的官府当中,而道教的场所一直都是民间的祭祀场所。这也注定了道教虽然诞生在中国,但是在中国宗教的地位当中低于佛教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