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一代“草根”的“崛起”之路( 三 )


而到桓玄“篡晋”之时情况已大不相同,桓氏已拥有“东晋”三分之二的天下更为重要的是四大家族中的其它三族的势力已相继衰落,晋初政治平衡被打破,桓氏一族成为“一枝独秀”这才使桓玄的觊觎之心变为了现实。
可老天似乎并没打算只“独宠”桓玄一人,很快一个叫刘裕的人便向他发起了挑战,如今的寄奴(刘裕小名)再也不是当初那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了,经过了自己多年“刀口搏命”的“奋斗”他已然是“北府军”的领军人物了。
尽管桓玄看上去势大但是根基却不是很稳且桓玄这个人于个人才能上来讲算不得“优秀”竟连“平常”也属勉强其所代表的世家大族也多数腐化堕落,真堪其用者也多数不愿为其效力。他的短暂崛起只是各方利益集团当时迫切需要一个平衡的平衡点而已,一旦各方找到新的更加适合的那个人之后,他的被抛弃就成了事所必然了。
而刘裕所代表的“寒门”在这个纷繁的时代却找到了“崛起”的最佳土壤,一步步发展壮大,虽然还没有发展到完全可以与当时的世家大族相抗衡的田地,但也已成为了一支完全不可忽视的力量了。
桓玄称帝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刘裕等将领率领的“勤王”之师所打败,刘裕之所以敢于“发难”并最终“击败”了桓玄,并不只是他本身及所属的军队有多么的能征惯战,而是“寒门”与昔日的“世家大族”联合的结果。
世界上的事没有一成不变的,“世家大族”也并非总是高高在上的,当事情的发展符合其利益的时候,“寒门”与“世家大族”的结合就成了“必然”,正像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的那样: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确实这一切都是利益使然。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三月击败桓玄之后的刘裕出任使持节、都督扬州、徐州、兖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八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徐州刺史并承制总百官行事,其人生达到了高峰但却不是巅峰,曾经的“屠龙少年”随着势力的扩张,心里也多多少少“蠢蠢欲动”起来只是“面上儿”一点都不漏儿出来。
之后的他似乎一直都在为“复活”后的“东晋王朝”鞍前马后的忙碌着:
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刘裕率军北上并在次年灭亡了南燕。
义熙六年(公元410年)“孙恩之乱”的余波“卢循之乱”再起波澜,刘裕前往镇压之,并最终杀掉了卢循等人。
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刘裕以荆州刺史刘毅图谋不轨为由攻杀之。同年十二月命将领朱龄石进攻谯蜀,义熙九年(公元413年)谯蜀灭亡,同年击仇池收复汉中。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刘裕亲自率军进攻后秦,次年后秦灭亡。
乱世与治世有所不同,乱世的生存之道是谁手里有兵权谁就是老大,而军队这个地方也往往是最看重资历与威望的地方。刘裕本是微末出身却凭着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和连年的征伐累积了大量的军功,其功勋和权势已然当世无双,而与此相对的则是皇族司马氏的昏聩无能和大多数世家大族的腐化堕落。
任何事情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刘裕封“宋公”加“九锡”已经很明显的预示着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了。
刘裕似乎要走王敦、桓玄的老路了,不,他和他们不一样,他是真的“顺天应人”,想那司马氏不也是“代”的曹家的天下吗?我们众人辅佐了他们司马家这么久,也该轮到我们了。
不管司马氏愿不愿意或者某一部分世家大族情不情愿,在绝对力量面前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的人生达到了“巅峰”,东晋灭亡。定国号为“宋”,改元永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南朝宋”。
从最初的“潜龙在渊”到最终的“飞龙在天”他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从最初的一贫如洗的“草根”到富有四海的“帝王”他也只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我们不知道他在这二十多年中具体经历了怎样的不为人知的坎坷艰险,但却清楚地知道了他的“努力”他的“奋斗”最终得到了最为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