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五千多年前的最早丝绸是如何发现的?( 三 )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五千多年前的最早丝绸是如何发现的?
文章插图
双槐树遗址出土牙雕蚕
澎湃新闻:这次是你们首次运用你们馆自主研发的酶联免疫技术在丝织品的鉴定上么?
赵丰:这是我们在科学手段上的一个创新。因为以前丝绸鉴定主要是靠形貌,人类纺织的面料纤维主要有棉、毛、麻、丝,放大来看它的截面都是不一样的,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当你鉴定的材料非常脆弱,一碰就碎的情况下,它的形貌就保存不下来,我们就很难鉴别。这次我们以周旸为主的纤维研究团队用自主研发的酶联免疫技术。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检测能力,扩大了我们检测范围,所以这一次应该说是我们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五千多年前的最早丝绸是如何发现的?
文章插图
青台遗址出土丝织品残片
这次也不能说首次使用,因为我们的这个技术是一点点进步的,最先使用在相对比较容易辨认的东西,比如商周的青铜器等。我们另外一个重要运用是在“南海1号”沉船里面。“南海1号”沉船有一个船仓是空的,里面没有陶瓷器,舱底还是有一点杂质留下来,我们从这个杂质里面就是找到了丝,说明那个舱当时是装丝绸的,所以我们叫这个技术“于无形处寻真迹”。所以我们应用在不同的地方,但是运用到这么早的年代,找到丝绸,这还是第一个案例。
周旸:汪沟遗址出土瓮棺里的残留物已经严重碳化,看上去就像土。以往的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对碳化纺织品纤维材质的检测。随着酶联免疫技术的不断优化,检测成本的不断降低,我们将在郑州仰韶文化聚落群开展更广泛的样本检测,以期勾勒出这一地区的丝绸起源分布图。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五千多年前的最早丝绸是如何发现的?
文章插图
科研人员从瓮棺中取样的现场
澎湃新闻:其他地方还有没有可能出现更早的丝绸存在?
赵丰: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我相信我们继续做下去,这个范围肯定还会扩大,年代还会往前推。
我们将来会把重点一个放在北方的仰韶文化,一个是放在南方的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它有墓葬,墓葬等级也比较高。所谓“化干戈为玉帛”,玉是通天的东西,所以我们觉得玉跟丝之间应该有某种联系,所以将来我们会在良渚这一块做更多的工作,当然我们的工作都是基于考古发掘来做,考古没有新进展,我们就等于说没有事情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