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叶:何谓“阳刚之气”?

导读:近日,一名政协委员《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突然引发社会对于“阳刚”“女性化”“性别歧视”等议题的热议。然而舆论对“阴”“阳”“刚”“柔”几个词的讨论中,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了荷尔蒙向的性别特征上,对于“阴阳”“刚柔”的本意,却鲜有提及。忽略本源含义、单凭一般性印象并以此为基础观察和探讨社会问题,不仅可能导致问题本质被忽视,还可能将原本有建设性意义的探讨推向混沌深渊。破解混沌,首先需要正本清源。观察者网为此特别采访了一位对国学颇有研究的观友,谈一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何谓真正的“阳刚”。
【采访/观察者网 白紫文】
观察者网:中国传统文化上,究竟是如何诠释“阳刚之气”的?
心叶:何谓“阳刚之气”?】心叶:现在世俗语义下的阳刚之气,确实是和男性特征比较贴近。但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阳”和“刚”其实都是宇宙论相关的命题。
宋儒在宇宙论的描述中常援引“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周易·说卦》),来描述阴阳刚柔相关的问题。这二者是“气”“质”层面的含义,与两性有关,但又在万物化成之前,刻板地将“阳刚”归属于男性特质并不妥帖。
简单地说,“阳刚”可以推及《周易》中“乾”德所讲的“自强不息”,而“强”所讲的不只是暴力之强,“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同样是强,而孔子说“君子居之”(《中庸·问强章》),强也好、阳刚也好,于人而言,强调的其实是一种“健旺不折”的生命状态。
所以阳刚并不狭隘,只是一种表现,只要表现的情境得当就是好的。
观察者网:能具体谈谈吗?
心叶:宋儒讲整个宇宙来自于无形无象、无声无臭之时,称为“无极”或者“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周敦颐《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大概来讲,所谓“阳”是一个动态的东西,而“阴”看似静态,但事实上它是一个类似存续能量的过程。中医讲“阴虚”,就是指这个人透支了自己身体存续的能量,透支了自己的潜能。
一定程度上,按照物理的概念来理解的话,“阳”类似于动能,“阴”类似于势能,而“动极而静,静极复动”,表明“阴阳”其实是个流转的过程。
“阳刚之气”的这个“气”本身按传统儒家来讲,可以理解为物质构成的本原单位,并不复杂。
而“阳刚之气”的本源概念,来自古人所认为“天”这种表现形式,就是“乾”道。《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大家很熟悉的。
心叶:何谓“阳刚之气”?
文章插图
《周易》八卦图
宋儒讲“乾”道的时候,说“天”的表现形式叫做“健而无息”。
《程氏易传·乾传》
乾,天也。天者,乾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
为什么如此?因为其所指的是“至刚至阳的物”(《朱子语类·卷六十八》》:盖天是个至刚至阳的物,自然如此运转不息)。于人而言,这种至阳至刚的表现就是此前所讲的“健旺不折”的生命状态,具体指遵循本心蓬勃向前、不因任何外物而改变,这个才是“阳刚”。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阳刚其实没有什么性别分别。
只不过在古代,因为社会的现实确实是以男性为主、女性为从,所以自然就以“阳刚”来要求男性,男性为“主”,女性则为“从”,所以就以“阴柔”一方面来要求女性。
但是我们的社会演进到今天这个地步,社会分工对于女性和男性的要求已经没有太多分别。
观察者网:也就是说,女性也可以有“阳刚之气”。
心叶:“阳刚之气”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雄性特征,你能说“健而无息”只有男性拥有、女性没有吗?刚才也讲了“自强不息”,这个“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