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莉诺|我要摘月亮——如何用父爱解答这道史上最难“考题”?

《公主的月亮》与前面获奖的作品不同,这本图画书的著者与绘者不是同一人。故事由美国漫画家、作家詹姆斯·瑟伯(James Thurber,1894-1961)创作,1944年获奖的版本由路易斯·斯洛博德金(Louis Slobodkin,1903-1975)绘制插图。1990年马克·西蒙特(Marc Simont,1915-2013)为这个故事画了新的插画,中文版由爱心树引进出版。1957年凯迪克金奖绘本《树真好》(A Tree Is Nice)也是由马克·西蒙特画的插画。
埃莉诺|我要摘月亮——如何用父爱解答这道史上最难“考题”?
文章插图
左为1943年的英文版本。中为1990年的英文版本。右为爱心树引进的中文版。
它讲的是可爱的公主因为黑莓馅饼吃得太多而生病了,她告诉国王如果能为她带来月亮,她就能康复。国王只好找手下的一群聪明人来帮忙,可是他们想尽了办法仍然对于公主这个离谱的要求束手无策,最后宫廷小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可是这个办法看起来只是暂时安慰到公主,国王又开始担心公主发现了真相怎么办。于是他手下的聪明人又出一堆“馊主意”,把国王气得牙痒痒,觉得他们都读不到公主的内心。国王又召见了小丑,小丑说何不去问问公主自己呢?
在这个故事中,大臣与小丑形成对比,代表着大人的聪明人与代表着孩子的公主也形成对比。更有意思的是,被赋予了无数美好想象的月亮,也在这个故事里因人而异地出现了不同解释,而引发这一切的都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这便是今天文章的主题——如何像一个成熟的、会爱的父亲那样去爱。
最难考题:爸爸,我要天上的月亮
我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埃莉诺公主提出想要月亮的要求时,内心甚至隐隐地期待自己能被父亲拒绝一次。我们知道国王向他的大臣们要了许多稀世珍宝,包括一些不可思议的玩意儿,比如粉色大象、精灵国的号角、彩虹里的金子;也让大臣计算过常人认知里无法计算的东西,比如“进退两难”里进和退之间的距离、“离开”要多长时间、“无价之宝”的价值,等等。这些东西里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为公主要的——而且故事的一开始,埃莉诺公主就是因为“吃了太多黑莓馅饼而生病了”,她不是因为缺乏什么而是因为“吃得太多”而撑到虚弱。
如此,只有提出一个最难办的要求才有希望得到一次拒绝了。我又怀疑即使在现存的某个原始部落里也流行着这条地球人共享的笑话或比方,即最难的考题非“摘月亮”莫属。
因为它高悬于清澄之天,不属于尘世;它是群星之一,却既出众又不让人觉得狂烈而危险,它又大又明亮又温柔;比起其他星星,它是唯一用肉眼就能看清形状和颜色的存在,它似乎与我们有更亲密的关系更深厚的感情。曾见一朋友感叹月亮承受太多,因为人类几乎能把一切千奇百怪的思绪情感都寄托到它身上,只要那些东西满溢出来一人无法消化,那就抬头看看月亮——反正它懂。
总之,月亮大概是“超功利”事物的最高级代表。这个故事即使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写作者追求“诗神缪斯”的寓言也无不可,其中的小丑是大智若愚、颇通诗心的游吟诗人,而小公主代表的“孩子”则是天然距离“诗”最近的人,毕竟,就连毕加索也说他穷尽毕生时间就为了能像孩子一样画画。那么那些拘囿于自身经验却自以为是、爱好独享解释权的人,当然不能获得“诗心”。
埃莉诺|我要摘月亮——如何用父爱解答这道史上最难“考题”?
文章插图
小丑对国王说,“让我去问问公主吧”。(《公主的月亮》中文版内页图)
故事中月亮和人的关系,可以看作是艺术和接受者的关系,就像月亮漫反射光源那样,诗的光辉普泽世人,并不专属于谁,每一个观者都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月亮,包括那些平时可能失去了解释权的人。一切精确唯一、依凭经验形成的权威和不平等,都与最高的诗心背道而驰。所以你看到小丑给出了一个非常相对主义的回答:“他们都是聪明人,所以他们肯定都对。也就是说,你心里觉得月亮有多大,它就有多大……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埃莉诺公主心中的月亮有多大、多远。”
其实,小丑也未必打从心眼里认为“大臣们都对”,他可能只是懂得如何与此时挫败又愤怒的国王沟通并高效地解决问题本身罢了。至于国王能不能在此过程中领悟到他的那些大臣很可能并不像他们声称的那样聪明、他们拿来复命的东西常常只是在敷衍这位独裁者(我们现在都知道地月平均距离是38万千米,而言之凿凿的国之重臣们没有一个说对的,哪怕是那位皇家学者)以此换得财富与地位,那就只能看他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