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来历及特色美食

小暑之后,阳光直射地面部位慢慢南移,北半球地图的白天日渐减少 。自古就有“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这样的说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的来历及特色美食,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 。
小暑的来历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较早被明确的一个节令 。公元前七世纪,先祖选用土圭测日影,就确认了小暑 。每一年的小暑从6月21日(或22日)逐渐,至7月7日(或8日)完毕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到,日长之者,日影短至,谓之小暑 。至者,极也 。”小暑这一天,阳光直射地面部位抵达一年的最北端,基本上直射北回归线(北纬度23°26'),北半球地图的白天做到最多,且越重北昼越久 。
如海南省的三亚市这一天的日约长13钟头多一点,杭州为14h,北京约15钟头,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以达17个小时以上 。与此同时,对南北回归线以及往北的区域而言,小暑日都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一天 。在北京市,小暑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73°32′ 。
小暑之后,阳光直射地面部位慢慢往南挪动,北半球国家白天逐渐逐日缩短 。对南北回归线以及往北的区域,小暑日之后,正午太阳高度还会逐日减少 。自古就有“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这样的说法 。而这时东半球恰逢寒冬 。
夏至吃什么特色美食
1、羊肉
一些地方还广为流传小暑食羊肉的好习惯 。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左传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小暑宜食羊肉” 。意谓夏季多流行性疾病,小暑适合食羊肉,以增加抵抗力 。因而在小暑食羊肉的风俗一直承袭迄今 。
2、荔技
除开吃狗肉以外,也有吃荔枝的好习惯,广州粤语区域和广西省的钦州市、钦州等地都很喜欢吃小暑的兔肉和荔技,二者合吃不冷 。很多服用荔技很容易引起低血糖症,其实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当 。
3、过水面
山东各地在立夏的这一天中是得吃凉面条的,其实就是过水面,用秸秆编一个精美的小苕帚,在茶汤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相对于小朋友而言已不仅仅用餐了,也是一种游戏,充满着快乐 。
【夏至节气的来历及特色美食】4、小馄饨
无锡人下午吃馄饨,得其杂乱和合之意 。有民谚说:“小暑小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阖家团圆 。”民俗也有吃完馄炖以后给孩子量体重,希望宝贝增加体重,身心健康的风俗习惯 。
5、荠荠菜和胡芦
一些地域小暑当日未满十八岁的外甥和外甥女会在娘家人用餐,舅家便会提前准备荠荠菜和胡芦烧菜,喻意吃完荠荠菜也就不会发痧,吃完胡芦腿就会有气力 。
6、圆糊醮
醮坨由米研磨成粉制成,加苋菜等调料烹煮,别名圆糊醮 。“小暑吃完圆糊醮,踩得石块咕咕叫”,之前许多的农民会把处理好的醮坨用竹签子穿上,插到水稻田的空缺的流水地区,而且点燃香为此祭拜,祈祷能够大丰收 。因而浙江省绍兴市仍然有小暑吃圆糊醮的好习惯 。
7、棕子
大西北有的地区小暑吃肉粽 。在西边地区如陕西省,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于避免麦子受病虫害 。
8、麦粥
江苏省无锡市人在小暑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 。麦粥不仅仅是芳香怡人、健脾开胃、老少皆宜的美食,能有效改善大家“暑热”后的食欲不佳,与此同时还可以去湿气有利排尿,是夏至节气无可替代的美味可口 。
9、小暑羹
湖南长沙人小暑日吃粘米粉拌鼠曲草制成的汤丸,名“小暑羹”,民间谚语云“吃完小暑羹,花岗岩石踩成坑”,“小暑吃一个团(音为”坨“),一脚越过河”,意喻力大无穷,体态轻盈 。
10、小暑饼
夏收结束,新麦发售,因此有日吃面条尝鲜的风俗,有人用小麦面粉调面糊糊,摊成煎饼烧熟服用 。夹以蔬菜、豌豆、水豆腐,及香肠腊肉等,拜祖后服用,俗谓“小暑饼” 。
11、豌豆糕
小暑这一天,在老南京的习俗中成年人要叫小孩子骑坐于门坎上吃豌豆糕防万病 。此项风俗习惯的来历是由于夏令营气温火爆,大家多食欲差,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健脾开胃 。除此之外,老南京在小暑这一天还需要吃碗凉皮称测体重 。
12、小暑蛋
玉潭的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和湖南湘西吃小暑蛋 。小暑日,将整鸡蛋煮熟,拨壳后接大枣熬汤吃,叫“吃小暑蛋” 。玉潭一带,通常是佳禾、蓝山、桂阳于小暑当日早上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白纸或红色染料将阴囊染成红色,再用一个小网成袋上,系住青少年、幼儿的胸口,一直挂上去下午或在下午再剥掉鸡蛋壳将蛋吞掉 。民俗认为小暑吃蛋,能强身健体健胃消食,走动带劲 。谚云“小暑吃蛋,青石板踩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