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基准方中怎么样 基准方中待遇怎么样

文/李福和
编者注:本文为攀成德董事长李福和先生在2020年12月“预见2021暨攀成德建筑业年度论坛”勘察设计企业家夜话上演讲的速记稿,文字略有删节,经其本人确认 。关于这个主题,12月14日我们曾经推出过一篇3000字左右的速记稿,近期攀成德品牌团队已经将1.7万字的完整稿整理出来,在这里分享给大家,这应该算是勘察设计前沿的“史上最长”文章,文字方面和形式上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朋友多提建议 。
各位领导,晚上好!
领导们都是今天一早出发、风尘仆仆,下午通过沙龙的形式跟大家一起探讨了3个小时,晚上的安排是2个小时,我先用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把今年攀成德对65家设计院的调研情况跟大家做一个简朴的汇报 。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这五方面:第一是为什么要去做这个调研?第二是调研了哪些设计院,他们在关心什么,有哪些有价值的点?第三是调研之后,我们对设计院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第四是对细分行业的总结,3种类型:第一类是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是最大的设计市场;第二类是土木类的设计院,我们讲的“丛林法则”主要就是讲土木类的设计院相互之间的打破和抢夺别人的市场;第三类是能源类的设计院 。第五是对设计院业务模式转型(例如工程总承包的转型、全过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的看法,大家都在做转型、各有各的困惑 。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谈到的很多观点,既有65家大型设计院看法的总结,也有攀成德的判定 。对同一个问题,大家的看法也不一样,这很正常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几乎会问每一个设计院的领导“您觉得你们是设计院,还是有限公司”,假如回答是“有限公司”,他可能就认为自己首先是商业型的组织,应该盈利、应该有效率,设计就是业务;同时,我也会问“在你们院里面,或者从您的角度看,到底是院长重要,还是院士重要”(院长是指经营治理人员,院士是技术人员),您可以看到不同的回答 。
— 1 —
为什么要做调研?
【重庆基准方中怎么样 基准方中待遇怎么样】为什么以“设计院的转型和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为调研主题?
设计院的业务假如遵循“河水不犯井水”的“井田规则”,没有竞争,理论上讲是不需要转型的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现在谈业务转型最多的,是有上级集团的国有大型设计院,他们有业务做大的发展要求;民营设计院业务转型的要求则存在差异,上市公司要强烈些,建筑类的不太强烈;我问天华的柳总(柳玉进)“你们要转型吗”,他回答说“我们不转型,我们把设计咨询做好就可以了”;我也问过基准方中的钟总(钟明),他说“我为什么要转型?盯住设计咨询业务,把基准方中从8000人做到2万人”,他们都认为建筑设计行业的竞争并不激烈 。
在今天这样一个年代,“转型”就像网红带货一样成了时代潮流,不谈转型的讲话,似乎有些落伍,不谈“转型”的企业好像要被时代淘汰;我们在为设计院做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经常思索:为什么大家都在谈业务转型?业务不转型到底行不行?不转型难道就无路可走了吗?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不是反问句,是设问句 。
正是基于对这个问题的较真,我们想去了解大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有三个原因:设计院外部环境的变化、设计院内外部环境的矛盾、攀成德咨询服务的压力 。
▌1. 外部环境
(1)市场的变化
有些行业的设计院还感受不到市场的剧烈变化,或者只感受到一点点;真正感受到外部市场剧烈变化的是钢铁、电力、化工、港航、煤炭的设计院,市场起起伏伏、波动很大;一些细分行业的投资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迅速增长,比如说港口航道建设和冶金建设 。我们在服务过一个港口航道企业,2010年收入是10个亿,2020年收入依然是10个亿,无论是设计行业还是施工行业,这种现象都很少见的,但是放在特定的细分市场里就是这个结果,企业规模没有什么增长 。虽然总体的建设市场的规模是往上涨的,但是不同的细分市场情况不同,有些行业不仅没有增长,还有很大的波动性 。这是外部市场的变化,我们想通过调研去了解,在下跌的市场环境里面,这一类的设计院对转型是怎么想的,如何顽强生存的 。
(2)业务的变化
跨行业找业务、创新业务模式,比如工程总承包,其实大家都在思索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一个说法“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用的模式”,我常常在各类文章里看到这句话,我自己也常常说,但又觉得这句话很敷衍、很肤浅,工程总承包为什么会成为国际通用的模式?这个问题值得深度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