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基准方中怎么样 基准方中待遇怎么样( 二 )


关于工程总承包,明天会有鹿岛建设的韩总来分享他们的做法 。工程总承包该不该做,争议最大的是建筑类设计院,我们海内的建筑设计院,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都做,我猜想像参会的华建和中南院50%方案设计、50%施工图设计;我们调研的很多省级建筑院在收入上40%方案设计、60%施工图设计;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变化导致建筑类设计院,假如不做工程总承包的话,会损失部分施工图设计业务,他们60%的施工图业务里只有30%来自于既有的施工图的设计、还有30%是靠联合体总承包模式带来的设计业务,这是他们要做工程总承包的主要原因 。我们在为他们做咨询服务时感受到市场的变化,所以想更全面地去做调研 。
(3)收入增长的压力
上市公司需要保持20%的增长才能稳住市盈率和市值;国有企业有上级集团的考核压力,要保持20%的增长,有的甚至有25%、30%;民企虽然没有特殊的增长压力,但也有竞争压力,大企业才会有人才吸引力 。要增长,要么在既有市场抢别人的份额,要么寻找新市场,打出一片新天地,庞大的建设市场还是有这样的机会 。所以,增长压力也会逼着设计院转型 。
▌2. 设计院内外部环境的矛盾
(1)外部的市场化在逐步改变,设计院外部市场化和内部治理行政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
市场游戏规则的改变,对传统大型设计院会带开冲击,对新型的、适应市场快的企业可能就是机会 。要害是看谁适应市场快 。这一点,对传统的、占据主航道的设计院,未来的挑战越来越大 。
问题是,市场的游戏规则会不会改变呢?
外部市场化是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不仅是在客户端的市场化,资源端的市场化也很快 。我们轻微展开一下资源端竞争这个话题,我注重到天华蒋总在下午的沙龙里讲到的一段话:“虽然我们与华建在业务层面不竞争,但是在人力资源端已经开始竞争”,假如人力资源竞争不过别人的话,对设计院的发展可能是釜底抽薪 。在调研过程中,中部某省级建筑设计院主管人力资源的副院长跟我说“我们这个设计院是,河里的水什么时候干,我们就死”,我说“你这话没错呀,其他设计院也是河里没水就会死,大家都是鱼”,他说“别人的鱼是会顺着水流下去的,我们这个鱼在水里是不动的,只要没水了就会死”;我们调研另一家大型建筑设计院时,他调侃“我们行业和我们院,都有点像没落的贵族” 。很多设计企业内部治理的行政化程度确实很高,外部市场化与内部治理行政化之间的矛盾之大 。
(2)设计院里不乏智慧人、技术专家,存在优势心态和贵族气质,设计院内部的低水平治理和高难度改革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矛盾 。
假如没有竞争,就不需要效率,治理好不好也就不重要了,治理水平的高低既是对比出来的,也是环境变化客户要求出来的 。可能我说“低水平治理”让人极度不惬意,是情商低的表现,但忠言逆耳 。我的依据是什么呢?设计院里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钱赚得很稳当,赚到的钱也不少 。今年调研期间,我们研究部同事根据年报统计出来全国最赚钱的设计院是铁四院,一年净利润20亿,10多个亿净利润的设计院也有一批,例如铁一院、一公院等 。铁四院公开的信息是5000人,人均40万利润,实际加上外聘人员也有近1万人,算下来人均净利润20多万,这是全国顶尖设计院的水平 。施工企业如何呢?我们用顶尖的施工企业来比,中建三局70多亿净利润、实际人数4万多人,人均盈利18万元,也接近20万了 。施工企业人均利润达到10万以上的是很多的,而苏交科、华设年报的人均净利润也是10万左右的水平,优秀的设计院跟优秀的施工企业相比,在人均利润上并没有多大的优势 。我去过1000家设计院、2500家施工企业,感觉很多施工企业的治理水平比设计院要高一些,大家可以横向去调研,尤其是做工程总承包以后,去比一比就能知道 。
为什么施工企业的治理水平比设计院高?是因为他们活得艰难,比如说,各位你们手上的肌肉一定没有石匠、铁匠、木匠的肌肉发达?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每天在敲打,肌肉是练出来的,施工企业每天被虐,所以治理水平高,在去年的“预见2020”论坛上,苏中建设笪总讲他们公司是阿拉伯数字说话“你要拿多长,先看你给公司贡献了多长”,他们员工的收入也很高,工程公司经理的收入远远高于大型设计院二级单位经理的收入,无论是市场端还是资源端,施工企业的市场化程度比我们设计院要高得多,可能有些人认为施工企业是“不择手段”,但做得好的施工企业都是“择手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