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知识库 > >

个性化|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讨( 三 )


按关键词阅读: 角度 个性化 教学 作文 探讨 小学语文


对缺少对事物思考的学生 , 养成他们每天对学习与生活的反思习惯 , 提供一定针对性的阅读书籍 , 通过汲取书中精华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等 。
(三)作文评价的个性化 。
作文评价的个性化 , 主要是体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 , 以及对学生作文创新的鼓励上 , 并在这个过程中 , 利用不同类型、不同方式的评价 ,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启发与鼓舞 , 进而从侧面来提高学 。

12、生的作文写作欲望与兴趣 。
在实际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 教师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
首先 , 评价应当结合实际的训练目的来进行 。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作文写作的成果评价是一定标准的 , 但是教师应当结合训练目的来灵活把握这些标准 。
比如说 , 在看图写话的作文练习中 , 只要学生能够清晰的表达图中的意思 , 并且词句通顺 , 就应当合格了 。
而在描写人的手 , 学生可以在作文中表现学生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特点上 , 其基本也应当合格了 。
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 应当结合学生的写作情况 , 来进行适当的评价 , 不必非要追求学生在写作上的标准性 , 只要学生能够达成较为常规的要求 , 教师就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肯定 。
这样才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

13、同时又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 。
其次 , 评价角度应当结合作品而定 。
一篇作文的长处或短处在作文要素的各个方面表现是不均衡的 , 作文评语应该从什么角度入手 , 关系到能否对学生的作文作出公正评价的问题 , 因为一篇作文 , 尤其是一篇优秀作文 , 其优秀之处都各有不同 , 这就要求教师写评语时能选择恰当的角度 , 抓住文章的突出之处 。
如笔者对学生作品小精灵一文的评语:“伟伟可真是当之无愧的小精灵呀!瞧他那双饱满的天庭下乌黑的大眼睛 , 瞧他趁人不备干的那些坏事 , 瞧他挨打告饶时甜甜的嘴巴 , 瞧他吃饭时与小伙伴”们有福同享的慷慨 , 瞧他以外婆的绝招反击外婆时的狡猾 , 无不透着淘气、顽皮和聪明 。
文章在记叙外婆哄伟伟爱惜粮食的过程中 , 从语自、动作、 。

14、表情、外貌等多方面选取细节 , 按照一个岁男孩的特点 , 生动地作了刻画 , 使伟伟活生生一个小精灵跃然纸上 。
虽然他还不懂事 , 但却很可爱 。
”再比如说笔者在对学生作文我是司令你是兵的评语:“如果没有异想天开 , 章年也就不会色彩斑斓了 。
换一个角度体会一下指挥别人的威风 , 换一种活法体验一下辛苦和艰苦的滋味 , 不仅是一种乐事 , 还是一件好事 。
文中司令和小兵的语言和动作既是兵的 , 又是孩子气的 , 两个孩子那副煞有介事、俨然真为司令真为兵的神气劲儿 , 令人忍俊不禁 , 由不得赞叹描写的活泼” 。
同是写人的作文 , 甜一篇作文侧重写伟伟的真实活动 , 后一篇作文侧重写两个孩子的真实想像 。
作文评语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 前一篇评语着重评人物描写的是否生 。

【个性化|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讨】15、动 , 后者着重评独特的体验和想像 。
三、结语总的来说 , 个性化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 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 , 教师都应当从学生实际情况以及作文表现而定 ,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 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热情 , 这样才能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
参考文献:1范国栋.个性化指导,秀出精彩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指导研究J.才智,2020(11):85.2胡凌方.走进缤纷的作文世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19,8(21):103-104.3王青峰.小学作文如何落实个性化分层教学J.文教资料,2017(30):44-45.4李体利.小学阶段作文个性化培养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624-629.5郑建军.小学高年级段学生个性化习作的指导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一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506-520.6金建成.以笔写心论小学作文个性化指导的基础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2):58-59.:廖小惠 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下两镇东垭小学分类精心精选精品文档 , 欢迎下载 , 所有文档经过整理后分类挑选加工 , 下载后可重新编辑 。


来源:(未知)

【学习资料】网址:/a/2021/0321/0021743174.html

标题:个性化|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讨( 三 )


上一篇:作文|作文个性化教学探索

下一篇:作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