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蓝志勇:走在“双一流”奋进的道路上( 五 )


一流的大学 , 必须有一流的领导人 。
大学校长是一个大学最重要的行政官 , 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制定者 , 也是大学高层次人才的使用者 , 是管理和使用人才的人 。 我国从传统的计划体制中走来 , 教师的招聘与安置、教学科研的评估机制、招生与考试乃至学科设置 , 都有很强的行政化管理的烙印 , 校园文化、校园管理与建设等许多环节都还在改进和转型的过程中 。 同时 , 高校的情况和条件千差万别 , 一刀切的政策方法难以奏效 。 一位有远见 , 有魄力 , 有改革精神 , 能够凝聚优秀人才并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的校长尤为重要 。 一位老领导说过:“校长是大学的灵魂 ,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大学 。 ”
大学的事业 , 是一个优秀大学领导者的终身事业 , 需要职业化管理 。 除了国家需要的领导干部 , 没有任何其它工作该拉走优秀的大学领导人 。 他们培养和呵护的 , 是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 。
一流的大学 , 在现代世界 , 必然是文理兼修的大学 。
自然科学探究大自然和宇宙的奥秘 , 能促进物质文明生活的进步;人文学科讨论哲学 , 提炼和升华人类的道德情操 , 是思想和精神文明的锻造者;而社会科学则是法规制度设计、社会组织变革、改革生产关系的重要推手 , 是组织文明的中坚力量 。
不懂科学的人文和社会科学 , 不知道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动力所在;而没有伦理的科学 , 就没有方向;没有好的法规制度、国家和社会组织的管理 , 科学和人文都得不到好的发展 。
另外 , 学科的发展 , 也可以从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中得到滋养和启示 。 社会文明和科学文明之间的互动 , 如哲学指导科学发现 , 科学发现推动思维变革等情景 , 在历史中一再得到展现 。
所以说 , 现代人类文明建设和发展需要的三架马车、三大主力 , 必须要在大学这一重要文明高地中得到统一 。
历史上 , 雅典的柏拉图学院对西方哲学的引领 , 孔子办学对中国道德哲学的影响 , 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àdiBologna)、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留存和孕育的文艺复兴种子 , 哈佛大学对美国革命的贡献 , 赠地学院对美国农业工业的发展 , 还有中国的北京大学对五四运动的引领 , 近代革命时期黄埔军校、陕北公学的故事 , 都是脍炙人口的美谈 。 未来的方向、未来的发展、未来的创新力量 , 深藏于一流大学之中 。
一流的大学 , 需要立意进取 , 不断改革 。
“流水不腐 , 户枢不蠹” , 国际上最优秀的大学 , 都是不断变化创新的结果 。 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 , 不是让学生适应老师过去的研究 , 而是老师集毕生的学术积累 , 不断研究新问题 , 进入新领域 。 不少年逾花甲甚至是耄耋之年的老教授 , 也是“老骥已知夕阳晚 , 不用扬鞭自奋蹄” 。 哈佛大学的傅高义教授年过八十还在出版研究中国的著作 , 参加很多学术活动 。
比较起来 , 我国大学存在一些独特的、长期遗留的问题 , 比如近亲繁殖导致高校内部的人事关系盘根错节 , 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 学科设置老化 , 容易与用人单位结成行业同盟 , 指令性的教育规划和过度行政化的管理 , 按陈旧的知识结构配置课程和学生 , 校领导需要管很多教学科研之外的事情 , 大学内部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够强等等 。
要在全球水平上竞争 , 赶超日新月异的国际前沿 , 就需要与时俱进的改革 。 一流的高等学校 , 要具备相应的自主管理和改革的能力 , 走在社会认知的平均水平前面 。
一流的大学 , 必须有一流的群体来支撑 。
由于组织管理技术的局限 , 一流群体的集聚有管理环境和环境生态的局限 。 就像城市规模过度庞大难以治理 , 要用竞争性城市群来解决有效集聚和管理技术不足之间的矛盾 。
差异性竞争是学术成就的良方 。 所谓“独木不成林 , 单丝不成线” , 如果没有一批同水平的高校来与之竞争 , 那所谓的好大学便会高处不胜寒 , 失去继续前进的自觉、动力与后劲 , 变成徒有空名、经不起评估的花瓶 。 只有在充分的竞争状态下 , 学术资源才能在不同的大学间自由流通 , 有了选择的余地 , 才能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 从而实现学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
比如说人才 , 就是最重要的一种资源 。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道 , 在于有大师” 。 而更重要的是 , 大师不一定要大楼 , 但要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和应手的实验室 。 一流的大学不仅仅看你拥有多少名士 , 而是这些人在你这里能做什么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