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教案设计 寓言故事 庖丁解牛
a. 以“刀”贯穿全文:
奏刀——释刀——更刀——动刀——提刀(神态)——善刀、藏刀(精心),写出庖丁深得解牛之道,从而突出了中心思想 。
三个境界的分析:(见教案关于“教学难点”内)
第一境界: (三年内)始之解牛,所见无非牛者 。
这是积累上热知阶段,也是专心致志于学习解牛阶段,反复实践的阶段,通过“更刀”的过程 。是认识阶段 。
第二境界: (三年后)庖丁解牛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就可以以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
第三境界:
1. 娴熟的技艺来自“依乎天理”,故能“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2. 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解了数千头牛,仍“新发于硎”这也用一个角度表现出他解牛技艺的“游刃有余 。”
3. 庖丁的解牛从不掉以轻心,每次都如此 。“每至于族,吾见
其难为,怵然为戒,应乃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说明他真的是“道也,进乎技矣” 。
c. 由学生自己谈实践出真知等体会 。
例: 1 胸有成竹 。
2 现代人弹钢琴 。
3 学习外语 。
4 练习射门……
引导学生抓住“熟能生巧”,“反复实践”、“积累经验”、“认识并掌握规律”等来谈,只要这样做了,就能够与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
四读
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并能琅琅上口 。(文言文学习应该注重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 。
A. 成语解释:
1、游刃有余:现在使用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
1. 2、目无全牛:现在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
3、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
4、切中肯綮:肯綮,中肯 。此语指能正好击中最重要的关键 。
B. 翻译句子: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接触到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 。(“手之所触”等句均由指示代词“所”加动词“触”等形成名词性词组,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意为“接触的地方” 。“手”为句中定语,“之”是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结构助词 。)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从未碰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头呢?(尝,动词、试,这里可作“碰到”、“接触”之意 。技经肯綮是“尝”的宾语,这里提到动词“尝”的前面,“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
恢恢乎其游刃有余必有余地矣:
骨节间的空隙宽宽绰绰地,它对于刀刃运转必定是有余地 。(恢恢宽绰的样子;乎,形容词尾;“其”,代词,代上文的“间” 。)
怵然为戒:
怵然,害怕的样子,等到于说小心翼翼也 。(戒,警惕;为(wèi)介词,后面肯略了宾语“之”字,下面“为止”、“为迟”皆同 。)
C. 概括本文主题
明确: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车船累经验,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
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
D、 读中体会本文描写细致生动,语言富有表现力的写作
特点,体悟作者善于把哲学思想和文学想象巧妙结合的用心:如技与道;目有“全牛”和目无“全牛”;“官知”与“神欲”、“无厚”与“有间”几组相对的哲理性概念,把读者思想引向深入,而“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的比喻,“良庖”、“族庖”间的对照,“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夸张,“踌躇满志”的精神描绘又使得想象力充分展示,把庖丁解牛的故事讲得妙趣横生 。这是一篇难得的独具风格的哲理散文 。
五读
扩展阅读
1、作者简介(略)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 。
2、 充短文片断,了解庄子思想: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列近名,为恶无近利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养亲,可以尽年 。
3、 你读《庖丁解牛》的感受 。(课外作业)
三、总结:(略)
声明:本文是由网友投稿,文中所阐述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的立场。
来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a/2020/1123/00110663.html
标题:庖丁解牛|寓言故事《庖丁解牛》教案设计(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