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急性心梗后,不同级别医院院内死亡率差多少?

心梗院内死亡率为何十年没改善?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一种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 , 近年来发病人数骤增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结论指出 , 2030年我国预计有2260万心肌梗死患者 。 急性心肌梗死因其发病急、致死致残率高、预后差 , 已成为心血管医生面临的棘手挑战 。
级别|急性心梗后,不同级别医院院内死亡率差多少?
文章图片
论文截图
不同级别医院急性心梗院内死亡率差异大 ,
十年未明显变化
10月23日 , JAMA子刊发布一项研究指出 , 我国不同级别医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简称STEMI)住院死亡率差异明显: 省、市、县级医院分别为3.1%、5.3%和10.2% 。 县级医院相关死亡率为省级医院的3倍多 。
上述论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原副院长杨跃进、心内科冠心病中心许海燕教授及团队共同完成 。 研究使用了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平台(CAMI Registry , 下简称CAMI注册研究)数据 , 覆盖国内31个省市、108家医院及2013年1月至2014年入院的12695位患者 。
许海燕告诉“医学界”:“这项研究从2013年1月开始登记病例 , 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 严格地按照省、市、县3个垂直行政级别的医院来划分 。 我们主要收集了急性心梗患者发病、诊治、预后等临床信息 。 ”
而2015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份回顾性研究揭示 , 我国STEMI院内死亡或因病重放弃治疗的患者比例2001年、2006年和2011年相似 , 十年来主要并发症无显著改善 , 诊疗过程中的不规范环节持续、普遍存在 。 这项研究被称为中国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登记转化研究(ChinaPEACE) 。
上述两项研究显示 , 我国十多年来STEMI院内死亡率无明显下降 , 且不同级别医院差异巨大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教授、《中国循环杂志》主编杨进刚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 , 认为中国十年来急性心梗的院内治疗没有进步的观点是错误的 。 相关死亡率无改善的主要原因在于 ,各级医院救治心肌梗死的水平相差悬殊 , 且社会系统的救治体系没有进步 。
县级医院患者病情重、年龄大 ,
再灌注治疗不足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统计 , 从2013年开始 , 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大幅、持续超过城市 。 2016年农村、城市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分别为74.72/10万和58.69/10万 。
级别|急性心梗后,不同级别医院院内死亡率差多少?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 , 再灌注治疗是最有效的办法 , 其包括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溶栓治疗 , 能及时恢复缺血心肌的血供 , 限制梗死面积 。
前述JAMA子刊CAMI注册研究显示 , 省、市、县级医院再灌注治疗率差异大 , 分别为69.4%、53.3%和45.8% 。 同时 , 省级医院65.7%的急诊介入治疗率显著高于市级和县级医院的42.2%、20.2% 。
县级医院存在救治设施不足的情况 , 仅有78%的医院拥有冠心病监护病房(CCU) , 44%的医院拥有导管室 。
许海燕告诉“医学界” , 1964年 , 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冠心病监护病房 , 使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从30%降至15%左右 , 我国是上世纪70年代阜外医院首先在国内建立了冠心病监护病房 。 实际上一部分县级医院并没有冠心病监护病房 , 会影响到疾病的监测和救治 。 也有县级医院本身没有导管室 , 未开展急诊介入 , 对溶栓禁忌症或高危患者没有急诊介入治疗能力 。
研究人员也发现了患者或家属拒绝再灌注治疗的情况 , 原因包括担心相关并发症、经济负担过重及医生诊断不明确等因素 。 “有些患者和家属对再灌注治疗的获益认识不足 , 一听说溶栓要出血、放支架需要做手术 , 他们就非常抗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