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孙宏斌坦然接受了这一切 。 他只在微博上简单回应 , 希望多做些双赢的事 , 少做些一赢一输的事 , 不做双输的事 。 “不做好人 , 不做坏人 , 做人” 。
2013年之后 , 银根开始松动 , 市场全面复苏 。 融创开始在土地市场补充粮草 。 孙宏斌频频出手 , 而他最引人注目的动作 , 是抢下了北京农展馆地块 , 地段绝佳 , 价格不菲 。
曾经的孙宏斌又回来了?并不完全是 。 孙宏斌有意给融创增添一个具有名片价值的项目 , 至少在这里 , 土地成本已经不是影响决策的首要因素 。 这个后来名为北京壹号院的项目 , 确实成了国内顶级豪宅的代表作 。
在沉静修炼的几年里 , 融创的市值开始修复 。 2012年融创股价一路走高 , 到年底涨了接近3倍 , 贝恩和鼎晖等战略投资者 , 都在这一年实现了获利退出 。 到2013年初 , 融创的股价甚至站到了7港元以上 。 一个配股的时机已经成熟 。
增发配股 , 是资本市场对于市值优秀的上市公司的犒赏 。 可以近乎零成本从资本市场拿钱 , 增厚股东权益 , 同时降低负债 , 对股价的短暂影响也可用后续业绩来提振 。
但融创有一个天然缺陷 。 孙宏斌当年引入战投牺牲了太多的股权 , 他在融创上市后的持股比例已然不高(50%左右) , 增发必定进一步稀释 , 威胁孙宏斌的控制地位 。 融创希望通过增发获得再融资的操作空间 , 十分有限 。
2013年1月 , 融创尝试了定向配股 , 融了20亿 。 为了这笔不算多的钱 , 孙宏斌的股权由51.78%下降至47.10% 。 这只是小试牛刀 , 还不是孙宏斌最精彩的操作 , 更绝妙的还在后头 。
海外债也终于发行成功 。 从2012年10月第一笔优先票据开始 , 融创的海外债息率从12.5%到9.375%、8.75% , 到后来的7.25%、6.5% , 持有成本几乎降到一半 。 海外债的窗口时断时续 , 融创的融资成本在行业中并不算最低 , 但这个息率持续下降的趋势 , 却非常顺滑 。 这显示出 , 境外投资者对融创的看法一直在改观 。
或许 , 上市的意义 , 正在于此 。 把所有的刻板 , 都软化于答卷 。 把所有的偏见 , 都淡化进时间 。
到2015年 , 境内公司债重新开闸的时候 , 融创已经可以用4.5%甚至3.44%的低利率 , 从内地市场拿钱 。 公司债券一般是五年期甚至更长 , 与房地产的开发周期完美匹配 。 便宜的新债置换出旧债 , 意味着在杠杆率不变的情况下 , 可以获得更多的钱 , 办更多的事 。
资本 , 成为融创的翅膀 。 时间 , 成了孙宏斌的朋友 。
03
兀鹫与价值
实现规模赶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奥决——敢于举债 , 敢于扩充土地储备 , 并时刻关注资金链的安全边际 , 随时控制企业快与慢的节奏 。
到今年的“三条红线”出台 , 企业的杠杆融资戴上了紧箍咒 , 你会发现 , 过去的白银十年 , 居然是这个行业实现规模超车的最后一个窗口期 。
从2013年开始 , 形势逐渐向好 。 拿到钱的孙宏斌 , 总想在行业中搞点动静 。
与贝恩的竺稼一样 , 孙宏斌早期在并购市场有着浓郁的兀鹫风格 。 它飞旋在行业上空 , 搜寻火中取栗的良机 。 与绿城散伙之后 , 他在危机中的佳兆业和雨润寻觅企业兼并的机会 。 如果成功 , 融创的土储将得到极大补充 , 全国化也可以提前完成 。
用一块地的价格 , 去交换整个版图 , 何乐而不为?孙宏斌亲力亲为 , 他带着自己的财务团队 , 在杭州、深圳、南京等城市盘桓多时 。 他甚至卸去了融创的CEO身份 , 只做那个掌舵的董事局主席 。 但他可不是什么甩手掌柜 , 而更像是融创的首席投资官 。
他把自己的指挥所建在了战事的最前线 , 一边尽调 , 一边进行资产的价值厘定与分拣取舍 。 如果兼并能够成功 , 无异于一口吃成胖子 。
或许这个意图过于明显 , 融创并没有得到目标企业的一致欢迎 。 他对进驻的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振 , 取得了成效 , 但也损伤了不少老员工的利益 。 等那些企业缓过神来 , 等待融创的可能是一纸冷漠的逐客令 。
稿源:(读书会撩)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02ER3322020.html
标题:读书会撩|融创十年:孙宏斌的逆袭之路(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