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模型|敏捷方法之外,有什么更合适的模型吗?( 二 )
敏捷vs瀑布,下面这张流传的图片很形象的展示给了我们答案,严格的阶段划分+一始而终的前进,如果缺乏必要的中间验证和接触,后果是多么的离谱……
文章插图
瀑布和敏捷2个阵营还进行过大辩论,网络上相关内容也是纷纷扰扰,到最后的结果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优劣。
假如提出1个新的模型方法,是不是就可以完美解决了呢?
二、流体模型一个兼具瀑布模型和敏捷方法于一体的模型设想,这个灵感来源于大学时候流体力学那门学科。
文章插图
1. 物理学角度看流体模型我们先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展开,如上图,湍流和层流都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
- 【瀑布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也称为稳流或片流;
- 【混沌状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流况称为过渡流;
- 【敏捷状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相邻流层间不但有滑动,还有混合,从而形成湍流,又称为乱流、紊流或扰流。
①瀑布状态(层流状态)
如同流体模型中的层流状态,这时候流速很小,也就是外界环境相对稳定不存在多变的条件、复杂的背景。整个产品开发和项目管理流程按照有序的状态和严格的先后次序进行流水线开发及管理。
②转换条件(过渡区)
随着外界复杂性,变化速度的加快,层流形式(即瀑布模型)不再能够适应环境。在产品和项目的场景中,外部条件包含:市场的变化、用户需求的变化、政策及经济环境变化、竞品市场变化;内部条件有:战略方向调整、团队变动等。致使若继续一味按照层流即瀑布模型会背离环境变化,导致最终偏离目标。
③敏捷状态(湍流状态)
转换条件发生,模型自动转换为湍流状态,也就是敏捷中的小步快跑、不断迭代、拥抱变化。
1)湍流状态特征
下面聊一下流体模型中转换为湍流状态后的特征表现:
湍流基本特征是流体微团运动的随机性。湍流微团不仅有横向脉动,而且有相对于流体总运动的反向运动,因而流体微团的轨迹极其紊乱,随时间变化很快。湍流中最重要的现象是由这种随机运动引起的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其传递速率比层流高好几个数量级。
——引自湍流的物理学释义
2)湍流特征和敏捷不谋而合
- 湍流的轨迹紊乱,随时间变化快——正是敏捷强调的拥抱变化,变化因素具有相通性质,看似有序的世界和环境,不过是无序的一种特征值体现;
- 湍流有相对流体总运动的反向运动——敏捷中最小成本验证,可以视作如此的案例。每一次验证时一种尝试,可能正确可能方向错误导致失败,正如流体模型中湍流状态时无序甚至和总方向相反的乱流一般;
- 湍流引起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速率比层流高好几个量级——敏捷在不断的找支点、放杠杆,迭代之间可以独立且存在依托,所产生的价值杠杆对于与层流(瀑布模型)的一始而终,是不可比拟的,对于标的达成的撬动能力更是不可言喻。
实际工作中,有时即便是在适用瀑布模型的项目中,也难免的采用到敏捷的方法作为支撑,比如:关键时期高频的信息触碰、外部条件的监控等;而敏捷项目中又何尝不存在瀑布的影子,你的需求管理流程等都又是瀑布的做法;现实中已经很难再将瀑布和敏捷完全区分,共生或许已经是常态,只是存在一个“过渡区”让二者可以自由的衔切。
4. 流体模型中将弊端也一并展示对于一种流体,在外部条件引起湍流后,一方面它强化了动量、热量、质量传递和反应过程;另一方面极大地增加摩擦阻力和能量损耗。
这在组织和项目中何尝不是呢,当我们进入敏捷状态之后,面临的变化、不断迭代、时刻专注、保持接触等,一方面会极大的促进组织活力、产品成长,激活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这种节奏对精力的消耗,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快速的人员迭代在组织中也是常态;同时,这种状态下各个小组或产品项目未达成自己的目标,会产生并行情况,比如在职能线的模式中,不同的产品项目就会产生较大的阻力而不得不在产品评审中杀的你死我活。
- 正态|正态分布模型在体验设计中的分析及应用
- r助力云端训练深度学习模型,亚马逊发布Trn1新实例
- 沂蒙山小调|搭建内容框架6个模型,让创作事半功倍
- 方法论|最实用的中台入门介绍(三)模型篇
- 客群|用户增长分析模型,该如何搭建
- 软件|涨知识!Django框架的模型层是什么?
- 模型|EMNLP2021 Findings|字节火山翻译提出:基于自修正编码器的神经机器翻译
- 创投圈|跨所有语言?Meta发布新语音模型,简直能让全球人无障碍交流
- 激活|如何用模型驱动的方式提高新用户激活率
- 华为mate|华为Mate50Pro概念机:瀑布屏占比接近100%,2寸圆形副屏更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