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小红书“好事近了”?

王如晨/文
为什么说小红书“好事近了”?文章插图
前几天 , 小红书品牌成长大会上 , 我在朋友圈里说 , 这家公司可能“好事近了” 。
所谓“好事” , 有朋友猜是IPO 。 依我判断 , IPO不可能这么快 , 最大可能是E轮融资有望敲定 。
何以言之?
因为 , 这活动传递出来的信息 , 基本消除了困扰小红书近两年的一些关键问题 。 比如重新定位、模式再造与闭环、品类升级、平台治理、规模化成长等 。
过去7年 , 小红书经历过跨境购物、社区电商、社区种草等 。 最近两年 , 尤其社区+内容种草经济引发行业关注 , 几乎已成同业标配 。
不过 , 此前种草开放平台存在治理难题 。 内容与创作者群体 , KOC与品牌企业、品牌与交易、货币化策略等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 。 同时 , 它的“电商”标签仍未真正揭去 。 加上最近几年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早成潮流 , 外界对小红书形态变化充满期待 。
去年遭遇整顿前 , 小红书已处于紧迫的再造进程中 。 整顿周期 , 外界对它前途一度充满质疑 。
2019年上半年 , 有关E轮融资(对应估值50亿美金)消息一度流布 。 不过 , 靴子并未落下 。
除了外部环境与趋势变化外 , 应更多与小红书身处一轮转型升级 , 模式再造需要有关 , 一些方面充满不确定性 。 同时 , 去年上半年遭遇整顿 , 看似是开放平台的治理难题 ,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模式再造 , 属于压力的折射 。
小红书必须问答上述难题 , 消除争议 , 才能真正让靴子落地 。
所以 , 去年下半年以来 , 小红书几乎是在冲刺改造 。 最初 , 一些人以为 , 面对整顿 , 它可能只是强化正面的内容审核与控制 , 也就是“堵”的策略 , 最后必定是萎缩 , 失去发展的动力 。 事实上 , 它展示出来的是一套治本策略 。
这一策略 , 集中体现在去年恢复上架一个月后的小红书创作者大会(北京) 。 当天 , 小红书在公布月活1亿、单月视频笔记增长265%等数据后 , 和盘托出一套面向创作者为主的扶持机制 。
比如 , 它将上线新的创作者平台、线上线下公开课、好物推荐平台、品牌合作平台、电商直播平台等 , 强调未来一年 , 10万创作者粉丝过万 , 1万创作者月收入过万 。 此外 , 在品牌合作人平台基础上 , 开始内测广告交易系统 , 以规范私下广告交易并抽成 。
显然 , 这有利于:
1、 强化社区体验 。
2、 强化内容与创作者立场 , 形成激励机制 , 扩张内容品类与腰部KOC 。
【为什么说小红书“好事近了”?】3、 补充新的媒体形态 , 上马直播 。
4、 强化KOC与品牌商家对接 , 公布货币化平台策略 。
显然 , 这是在坚持小红书近7年来核心定位——社区属性、内容基础上进行的平台模式改造 , 进而提升平台治理 。
这也是一套整体方法论的雏形 。 我们看到了品类扩张、直播以及基于创造者、内容的商业化策略 。
非常明显 , 它是在尝试回答并解决最核心的问题 , 不止着眼平台治理、商业模式改造 , 还涉及到小红书平台未来增长战略 。
而且 , 它让我们看到了小红书发展近7年来的未曾真正变化的核心 , 也即社区属性与内容立场 。 它甚至有意过滤着自身过往的电商属性 。
同时 , 那一段 , 外界又开始流布小红书融资消息 。 不过 , 直到年底 , 靴子仍未落下 。
我们认为 , 未能落下的原因 , 应该在于 , 这是一场创作者大会 , 整个方法论的重心还在社区属性、内容及创作者一端 , 于品牌或整个B端的策略 , 虽有提及 , 产品、平台方案还需要更加明确、明晰 。 整体成效释放 , 形成稳定、可持续的闭环服务 , 还需要一段时间验证 。
比如一些细节就必须明确:品类扩张的策略、直播策略与模式差异化;品牌合作平台与广告平台的产品形态与服务机制;稳定的闭环服务模式等 。 同时 , 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 小红书如何化解困扰多年的规模化成长 。
这种形势之下 , 若无意外 , 2020年开年 , 小红书肯定会富有节奏地回答并解决上述问题 , 并伴随系列活动 。
这是我对它2020年的基本动向判断 。 同时 , 我认为 , 靴子本来有望于上半年落下 。
谁也没料到突发的疫情 。
小红书电商维度肯定受到了影响 。 我们看到 , 3月 , 小红书原电商业务一号位施启伟离职 , 同时引入新人马 。
但疫情于它却是天赐良机 。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