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陆海空全能的开国中将,毛泽东为萧劲光选配的得力助手,创造海军无数个第一( 四 )


◆刘道生(左三)指挥海上编队驶往南太平洋。
受命组建崭新的军种,刘道生既振奋又有些茫然。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大海,更没有见过海军。海军应由哪些兵种组成?需要哪些武器装备?世界各国的海军现状怎样?连起码的知识都没有,但熟悉他的老领导都对他寄予深切希望和信心。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说:“你年轻,有朝气,爱学习,我相信你通过努力学习,一定能把海军工作做好。”代总长聂荣臻还是那句话:“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刘道生果断抛弃疑虑,把注意力集中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建设一个军种,工作繁杂沉重,找到方向是第一步。刘道生认为,必须从国情出发,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既不能畏缩不前,又不能做不现实、办不到的事。新中国国力弱小、危机四伏,海军武器装备数量少、质量差。面对这样的家底,刘道生认真考察了形势任务和国家财政、工业状况,在1950年8月的海军第一次建军会议上提出,现在要建立的只能是一支富有攻击力的但又是轻型的舰队。大家都表示认同,明确“海军建设的方针是精干的方针”,“建设一支现代化富于攻防力的精干的轻型的海军力量。”这一方针既着眼海军当前的建设能力和任务需求,又考虑到了长远发展,为海军建设打下了基础。
在兵种结构上,海军只有水面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等仍是空缺。刘道生对填补这两项空缺格外用心。1951年4月,海军成立了潜艇学习队,到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驻旅顺潜艇分队学习。刘道生语重心长地告诫这些学员:“此去学习是全民之所托,全军之所望,领袖之所嘱,每个同志必须牢牢记住这几句话以自勉。”是年冬,海军党委决定从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中,选拔300名战斗英雄模范,从中培养出100名潜艇干部。刘道生专门到中南海请示刘少奇副主席。当刘道生谈到潜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较大作用的时候,一向务实的刘少奇特别感兴趣,问道:“有没有具体数字?”刘道生凭着记忆回答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据苏军统计,他们在对德国海上交通线上作战的主要兵器是飞机和潜水艇,在被击沉的德国法西斯舰船中,约有80%(按吨位计算)是飞机和潜水艇击沉的,其中被潜水艇击沉的又约占60%。”刘少奇听后,点了一支烟说:“听了你的汇报,对海军建设增加了很多的知识”,“你们海军从志愿军调300名战斗英雄模范,中央同意。”后来,海军从朝鲜战场挑选了300多名战斗骨干赴院校培训,这些人成为了以后潜艇部队的骨干力量。1954年,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作为人民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成立。
人民海军是在炮火中诞生、在炮火中成长的。国民党军极力阻挠人民海军建立,扬言:“不等中共海军出海,就把他们统统消灭掉。”他们出动重型轰炸机轮番轰炸,“重庆”号巡洋舰起义仅4天,就被炸得被迫自沉海底;1950年1月25日的一次轰炸,就炸伤炸毁我军“常州”号、“万寿花”号等25艘舰船。显然,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人民海军创立之初,自然把海军航空兵作为重点发展的兵种之一。但是,它的创建也一波三折。随着人民空军的建立发展,解放军开始逐步夺取制空权,海军要不要组建航空兵也引起质疑和争论。刘道生坚定地认为:现代化海战是立体性综合战争,必须把海空的飞机、海面的舰艇、海里的潜艇和海岸的炮兵组成一个协同配合的整体力量。在他的坚持下,经过激烈的讨论,中央最终批准,组建海军航空兵。1952年6月,海军航空兵第一师在上海成立,海军航空兵部队正式诞生;到1955年底,海军航空兵已编有水鱼雷轰炸机、歼击机、混合机和水上飞机等机种部队共6个航空师。就在此时,海军航空兵再次面临被裁撤的问题,因为世界军事史上出现了另一种空中打击力量——导弹。1955年8月,苏联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成功,顿时国际上议论纷纷,导弹取代飞机的声音充塞军界。1957年,军队精简整编,有人提出把海军航空兵划归空军。刘道生再次站了出来,坚持海军必须保有独立制空权。海军航空兵部队再次保留了下来。1962年,刘道生兼任海军航空兵司令。他首先提高训练难度,把原来训练大纲中规定的“不论进入攻击的次数多少,只要命中三次,便是优秀”,改为“首次进入攻击就命中为优秀”,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超的空中格斗技艺的飞行员,多次击落RB-57、RF-101、F-86等美军和国民党军飞机。其次,改进战法。当时,美军将最新制造的P2V型夜间电子侦察机装备国民党空军。这种飞机性能优越,海军航空兵一时对其束手无策。总参谋长罗瑞卿下令:就是海底捞针也要将敌人这种飞机歼灭!刘道生带人研究了P2V入窜侦察的特点,建议用飞机投放照明弹捕捉目标,用歼击机进行攻击。据此,航空兵开始进行照明攻击训练,并组建了照明攻击大队;经过357次“进入攻击”演练,80多次空地合成演练,终于做好了充分准备。1964年6月11日夜,北海舰队航空兵以照明机、歼击机的准确协同,一举击落国民党军P2V-7型电子侦察机1架。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立即于16日亲切接见了作战有功人员,欣喜地说:你们打了一个很好的合同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