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陆海空全能的开国中将,毛泽东为萧劲光选配的得力助手,创造海军无数个第一( 三 )


四分区工作很快就见到了成效。1938年初,分区战斗部队发展到6000人左右,编成了7、8、9三个大队。这些部队拥有较为完善的侦察、通讯等兵种单位和后勤保障组织,独立活动能力较强。并组建了赫赫有名的平山团。晋察冀军区的后方机构、华北联大都迁驻了进来,在反击日军历次进攻、“扫荡”中都获得了很好的保护。四分区是连结各根据地的枢纽,经常为路过休整的部队提供粮草和劳力,还承担了送120师一部到延安的任务,受到党中央和贺龙的专电表扬。四分区被誉为晋察冀边区模范根据地,平山县的西柏坡后来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聂荣臻一直关注着刘道生,对他的工作成就了然于胸。1942年8月,聂荣臻指派刘道生到平西军分区工作,嘱咐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好同志要放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要多做开创性的工作。”刘道生当即表示:“艰苦和困难我都不怕,参加革命就没打算享福,只要组织决定了,我坚决服从。”
平西军分区地处北平西部,斗争环境非常艰苦,地委机关、分区机关都在深山沟里。刘道生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条件,把平西分区以及后并入的平北军分区发展为第二个四分区。他带领地委、专署、军分区首先整顿强健了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进而广泛动员群众,针锋相对地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的斗争,集中力量向敌后发展,组建武装工作队,加强统一战线和瓦解敌军工作,开展大生产运动,坚持精兵简政,工作局面很快有了好转。到1944年,平西版图极为扩大,已辖1个地分委、12个县委,民兵、游击队也发展到了4.36万人。刘道生带领平西军分区、平北军分区,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大大改善了斗争局面,站稳了脚跟。1944年7月,刘道生奉命调任冀察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该区辖平西、平北、察南和一分区等4个军分区,冀察部队连续发动了察南战役、平北战役,并于1945年8月收复了华北重镇张家口。随后,中共察哈尔省委成立,刘道生任省委书记,带动新解放区迅速发展巩固起来。作家丁玲以当地人民斗争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经过抗日战争的艰苦磨炼,刘道生不仅具备了做开创性工作的能力,更具备了做战役、战略级工作的思维和眼光。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刘道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经冀热察军区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政委、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政治部主任、第12兵团兼湖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重要岗位,指挥所部从东北密林一直打到三湘大地,为全国人民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
建设海上钢铁大军
1949年10月中旬,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毛泽东主席就把萧劲光叫到了中南海,让他着手筹建人民海军,担任司令员。萧劲光兴奋之余,更感到不安,他表示自己是个“旱鸭子”,不懂海军,且晕船挺厉害,担心不能当此重任。毛泽东笑着说:“我就是看上了你这个‘旱鸭子’,是让你去组织指挥,又不是让你成天出海。”他提高嗓音,大手一挥:“我给你配个得力助手,给你当副政委!”毛泽东说的这个“得力助手”,就是刘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