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陆海空全能的开国中将,毛泽东为萧劲光选配的得力助手,创造海军无数个第一( 二 )


1934年6月,由于中央苏区南线军事斗争形势严峻,刘道生提前毕业,到驻守筠门岭地区的红22师任政治部主任。到任之前,他遇到了总政治部巡视员罗荣桓。罗荣桓对这位不满20岁的“小主任”很感兴趣,向他耐心细致地传授军队政治工作的经验。罗荣桓列举了三项关键工作:“头一宗是抓好党的工作、支部的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二宗大事就是要做好群众工作”;“第三宗大事就是瓦解敌军的工作”。刘道生在前期的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也积攒着不少疑惑,经罗荣桓深入浅出的点拨后,顿时感觉“一些迷雾开始廓清了”,“理出了一点头绪”。罗荣桓教授的政治工作方法加速了刘道生向一名出色军队领导者的转变。40多年后,刘道生回忆起来仍感叹道:这些方法“至今仍使我受益不少”。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刘道生在长征中多次调整岗位,担任了总政治部青年干事、总政治部巡视员、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部长、第五作战区政治委员等职,出色组织、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长征胜利后,中央安排刘道生到红6军团代理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历经锻造,具备了能够独当一面的政治工作能力和创造力,成长为一块革命的“好钢”。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挺进华北抗日前线。刘道生改任第120师359旅717团政治委员,带领部队开往山西省五台山地区。路过太原时,刘道生见到了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弼时。任弼时立刻把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到正太路一线开辟敌后根据地,并说那是一个“好地方”。当时,日军正兵分三路重点进攻山西,其中一路沿着正太线由石家庄向太原方向快速兜截。同时,国民党军分兵把口、节节抗击,败退之象已经显现。正太线扼守山区、平原交通要冲,是绝佳的敌后战场。这注定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但任弼时相信刘道生能出色完成。
刘道生带着仅300多人的工作团,奔赴河北、山西交界的平山、盂县一带。当地的国民党政府早已溃散,官员逃尽,亟待重组政府,发动组织群众。平山县党和群众的基础尚好,刘道生主持组建起平山县政权后,便去了情况复杂的盂县开辟工作。
◆湘赣革命根据地部分同志合影,前排(左一)为刘道生。
盂县属于山西省。阎锡山在山西苦心经营20多年,他试行“土地村公有”,组织“公道团”,防范共产党的土地改革和主义宣传。刘道生到达盂县时,那里几乎没有党组织,倒是“公道团”的各级机构都很健全,因此发动群众异常困难。第一步工作就遇到“硬骨头”,刘道生决定灵活处理,通过阎锡山与共产党合作的牺盟会与公道团沟通,逐步开展工作;同时,抓紧做好建立政权、壮大军队、发动群众等几项关键性工作。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第四分区在盂县成立,周建屏任司令员,刘道生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统抓全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