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预算法实施条例历时5年终于落地 国库管理权究竟归谁?( 二 )


但财政部门显然不这么认为 。
一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 , 央行认为如果国库管理完全听从财政部门意见 , 一些不妥当且有损公众利益的行为谁来监管?因此央行坚持“经理”国库 , 对财政部门相关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 。 而财政部门认为 , 央行坚持“经理”国库不服从财政部规定 , 不符合现代预算制度要求 , 形成内耗 , 影响预算执行效率 。
实践中 ,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推进 , 财政资金支付已不再由人民银行直接办理 , 而是先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或预算单位(授权支付)向具备资格的代理银行直接下达支付指令 , 由代理银行先行支付 , 每日日终 , 再由代理银行汇总支付额 , 向央行国库进行汇总清算 。 央行的监督职能也主要是在与代理银行的清算环节中 , 对其合规性进行审查 。
因此一些财政人士认为 , 央行监督无法直接介入预算的执行过程 , 更不可能对所支付的财政资金进行逐笔动态审核 , 为了提高资金拨付效率 , 可以让代理银行直接把关 。
双方对于国库“经理”“代理”的不同看法 , 也可以从这一轮财政部负责起草的预算法及实施条例修订中看出 。
为了适应新形势 , 2011年预算法开始启动修订 。 在当时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前三版送审稿中 , 删除了“中央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经理”的规定 , 这其实就是将“央行经理国库”改回“央行代理国库” 。
王雍君表示 , 国库代理制下 , 国库管理由财政部主导 , 央行权责相对较小 , 需听从财政部 , 财政与央行是委托代理关系 。 而国库经理制下 , 央行与财政部是平行的合作关系 , 央行权责相对较大 。
2014年 , 时任央行国库局局长刘贵生表示 , 预算法修订中 , 央行经理国库这一制度安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 。
博弈之下 , 最终财政与央行在国库管理权上做出妥协与让步 。 2014年获得通过的预算法恢复了“中央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经理”的规定 。 但同时也强调了“各级国库库款的支配权属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 , 并允许“依法设立财政专户” 。
“经理”定义依然不清
不过这一争议并未随着预算法的出台而停止 。 为配合修订后的新预算法 , 预算法实施条例也启动了修订 , 如何界定“经理”这一概念成为一大焦点 。
2015年 , 财政部起草的预算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布 , 这一意见稿比较详细地界定了财政与央行在国库管理的职责 。 不过部分专家学者认为 , 相关内容明显偏向财政部 。
不久后 , 央行旗下媒体发表部分学者观点 , 认为该意见稿违反了预算法中对央行经理国库的规定 , 指出了一条国库工作对财政负责的歧路 。 财政部旗下媒体也发表学者观点支持意见稿相关内容 , 双方就“经理”定义开展了一场大论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