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悲剧名著带给我的悲伤感不如某些悲剧动漫和影视作品

额下面我说得直白一点,如有冒犯,见谅。
大概两个主要原因吧
1.文学底蕴不足
2.年龄太小,阅历不够。或者相关阅历不够

我小时候也不喜欢看名著,尤其是世界名著,每次强迫自己看完都会头晕。复杂的名字不说,剧情也奇奇怪怪……整个就是新世界。
因为名著里的一切都建立在一个离我们比较远的时代,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世界观。写书的人不用解释这些东西,因为他们当时就是这样。正如我们现在看一些小说或者一些动画,我们约定俗成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去接受这些小说或者动画,或者其他。
但是,我们对很多名著那些本应该 无需解释、约定俗成的东西却不甚了解。本就陌生的世界观,又怎么可能引起巨大的反应呢。
小时候不了解历史,在故宫也觉得索然无味。小时候不知道法兰西的兴衰,看不懂断头王后和后来的巴黎圣母院。什么悲惨世界,复活,堂吉诃德……你为了故事而看故事当然找不到什么能共情的地方,通篇看完,可能也只是无关痛痒地哈哈哈几声,或者说一句 xxx 真惨。可是当你长大了,你知道了欧洲那时候的背景,知道了作家的情怀,知道了这许多人物背负了什么样的重任。你开始思考,你发现,好像这故事不再是单纯的故事。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文艺复兴是为了将人类从教会中解放出来,强调人与人性的重要性。世界不再是天权皇权,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导。这在西方历史文学史社会史等等都有着极具开创意味,在这样的思潮下,才拥有了西方近百年的发展,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请试想,如果你从小生活在被禁锢的世界,说什么做什么,甚至连想什么都没有自我的权力。你活得很压抑,日子索然无味。想要突破,可是突破的方法不过是从一个“地狱”到另一个“地狱”。(教会宣扬现世受罪禁欲,来世幸福。可是来世还是这样的世界)你不想活下去了,你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可是有一天,有一群人,他们告诉你,我们人类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他们引经据典,讲了许多许多振奋人心的故事,他们像光一样照进灰突突的教皇统治下的欧洲。普通人当然会犹如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对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泪流满面。因为它们给了大家希望,并且填补了心灵的空缺。哪怕有些自由一辈子也无法拥有,可是书里的人物可以,那就够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这一切都是自我的呐喊。我们现在已经离那些很远了,我们可以自由恋爱,我们可以幸福生活,我们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是那个时候,就算是丹麦的王子,都无法自主自己的爱情,而他贵为皇后的母亲,也不过是强权之下的附庸。贵族如此,何况其他。家族的矛盾让两个原本自由的年轻人只能以死圆梦。我们站在百年后的今天看这些只觉得无关痛痒,因为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前人血泪拼搏与争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