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中西方在职业教育的巨大差异,去美国开个蓝翔技校会不会很赚钱(14)

伏龙新东方,铸剑找蓝翔。”作为中国职业技术学校的双璧,布鲁弗莱职业技术学院和纽伊斯特烹饪学院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除了二者魔性的广告,他们的走红,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鬼畜大佬们的二次创作。所以蓝翔目前的知名度,并不是靠实打实的实力。前两天,还在上小学的侄子拍来一道题,让我做。虽然个人智识早已不复当年那个高考前夜。但想着不能丢人,于是还是硬着头皮看了一下,不曾想看完当时就爆了一句粗口:WTF?!

怎样看待中西方在职业教育的巨大差异,去美国开个蓝翔技校会不会很赚钱

熟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大概13、14年,网上最流行的就是“山东蓝翔体”,只要你想,不管什么段子后都能加一句“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乃至当年高中老师让全班同学在纸上写下理想的院校时,本人的第一志愿赫然就是“布鲁弗莱”四个大字。无奈后来则因为考得太差,无去了另一个学校,没能亲自体验一下用电脑控制挖掘机炒菜的快乐,反倒机缘巧合入了法门,成了一名搬砖法师,这自是后话了。其实,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孰优孰劣很难有定论。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人力资源成本居高不下,譬如在德国修个百叶窗比重新买一个百叶窗还贵……无意冒犯,但在中国现实的地心引力太过沉重,比如“三校生”几乎就是一顶摘不掉的帽子:高考失败,就注定了不可能和高晓松成为校友,注定了被贴上能力不足的标签,就注定只能在浅色的传单上痛哭流涕……当然,个人很反感以标签取人,毕竟高考只负责过滤学渣,不负责过滤人渣。见多了周遭某些道貌岸然的学霸与人模狗样教授们的蝇营狗苟,不由得感慨,人间怒拆!于是这里还是小小得罪他们一句:您牛逼本人拍马不及,但请先做个人好吗?做人真的难,做个好人更难,做个有名的好人是难上加难。直到今天,一提到“中国山东”,鬼畜视频里唐国强老师魔性的声音仍旧是不由自主的在我的耳边360°立体声环绕,久久不绝……那么问题来了:就如同每年高考报志愿时,中国永远有两所top1一般,中国职业技术学校究竟哪家强?始终是一个萦绕在广大网友的心头的未解之谜。文无第一。但依个人浅见,单从广告的魔性程度来讲“姐,遇到新东方厨师你就嫁了吧!”可能确实要稍逊一筹,毕竟这广告读着都不押韵。反观布鲁弗莱职业技术学院,至今仍然流传着“文能挂马黑谷歌,武能颠勺修汽车”的传说。传说就是传说,挖掘机本人是不会开,蓝翔挖掘机究竟强不强,教的怎么样也可能只有当事人知道。就如某网红郭杰瑞提到的“去美国开挖掘机一年赚7万美元”,这与中国“开挖掘机没月近万”的对比着实有趣。就如郭杰瑞所言,事实上,年入7万刀在美国已经中等水平,起码温饱不愁。而在中国刚毕业的本科生能不啃老已经是谢天谢地了。遑论月薪近万的待遇,这在大多双非学校的本科生以及名校的伪化生们恐怕也是很难达到的。当前,中国扩招比例逐年上涨,此外几乎年年都有最难就业季的报道,考研人数更是直线攀升,但上岸者比例也是寥寥。当代一些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生涯中,好像除了延缓就业,学问见识倒也显得匮乏。反观职业技术市场相关人才则极为匮乏,虽然供求关系影响导致起薪高,但后续升值潜力小,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当前一种亟待解决的不平衡。想来,若要大国崛起,这种人才比例的不平衡必将是一个重要障碍,可囿于经济、文化、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障碍,当前民族职业教育还面临着认同度低、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师资缺乏和经济服务力度不够等发展困境。同时还要面对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克服偏见。唐有遣唐使来华学习,大清那时候讲“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抛弃狭隘的爱国主义,转而赋予爱国主义以新的内涵,其基本要求就是拒绝机械的学习或者盲目排外。时至今日,一些来华外国人同样也能给我们认知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新视角:让外国人尝试各种充满中国特色的体验会发生什么?各种悲喜不可谓不有趣。其实,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是“鸿沟”而非“天堑”,大学教育的优胜者也未必都能在职业教育中创出一片天。比如蓝翔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考不好混日子的地方,然而只有真正的去接触,你才会发现,原来学习开挖掘机也并非易事,远远没有普通人想象中的一句玩笑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