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中国北方很少有像中国南方那样的祠堂祭祖文化这种文化是不是该被淘汰

作为农业时代的产物,宗族的产生根本上是由低下的科技水平支持下那少的可怜的人口流动导致的。没有广泛的人口流动,就谈不到广泛的跨国、跨省、跨县甚至跨村的分工合作。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经济全球化/全国化/全省化/全县化。这也是就是为什么自给自足总是和自然经济一起出现。自然经济,没有办法跨地域分工合作,所以只能自给自足。这就使得人们生产活动范围长时间固定于非常小的空间之内,换句话说,这个时候只能达到经济全村化,也就是在全村范围内实现分工合作。在生产活动区域固定的基础上,生活区域固定也就是必然的了。小型区域内长时间不流动的人口,再加上密切的经济联系,只要这些人还需要繁殖,那么婚配对象的选择范围就会十分狭小。以经济全村化为基础,有血缘关系为纽带,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独立性极强的政治实体的出现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也就是说,宗族作为封闭与隔绝的产物,实际上是家庭、企业、政府的集合体。因此,其家长就不单单具有血缘上的权威,同时还是政治实体的领袖和生产单位的领导人,掌握着经济行政司法大权 ,更因为农业社会特有的祖先崇拜而进一步神化。在这种经济全国化水平不高,经济全村化却有声有色的背景下,中央政府也只能承认既成事实
为何在中国北方很少有像中国南方那样的祠堂祭祖文化这种文化是不是该被淘汰

所以,南方宗族文化盛于北方也就不难理解了。事实上,南方盛行宗族文化这个判断是不准确的,准确来说应该是山地丘陵区这样与外界联系较少的地方盛行宗族文化下图是中国牌坊的分布
为何在中国北方很少有像中国南方那样的祠堂祭祖文化这种文化是不是该被淘汰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中部东部地区,其他牌坊的分布都还算均匀,唯独宗族坊在江南丘陵一枝独秀。同样是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汉平原的宗族坊数量和华北平原几无差别。有意思的是,这也和汉语中和普通话差异比较大的几种方言的分布大致相同
为何在中国北方很少有像中国南方那样的祠堂祭祖文化这种文化是不是该被淘汰

同样的,现代社会的高速人员流动显然更不是宗族产生的理想土壤。当农用机械解放了壮劳力,内燃机车满载着农民进城工作,机器量产的廉价商品泛滥于农村集镇,就连私刑业务也被城市专业黑社会和跨国毒枭挖了墙角的时候,宗族让位于公司、职场和中央政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就此,『亲戚』这个角色彻底失去了政治经济意味,留给人的唯一印象可能就是在饭桌上问的那几个令人反感的问题
为何在中国北方很少有像中国南方那样的祠堂祭祖文化这种文化是不是该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