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事,从废墟中获得重生的最有价值的资产,是接下来20年消费互联网赖以发展的纤维——宽带。正如资产管理经理本?卡尔森在其作品《不要上当:金融诈骗简史》一书中所说,投资者对.com等消费板块股票的兴奋情绪,也让一度无人追捧的电信公司从“渴望押注未来的投资者”那里筹集到了2万亿美元股本资金和6000亿美元债务资金。
这些公司铺设了8000万英里的光纤电缆,造成巨大的带宽过剩。许多最知名的电信品牌破产了,例如Global Crossing和360 networks。但是,正如卡尔森所指出的,“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四年内,带宽成本下降了90%”。正是这条廉价、高效率的数字高速公路,最终造就了今天的消费互联网、平台经济以及全天候的数字媒体。
反观当前的元宇宙,也是相同的道理。元宇宙是一个依靠多重前沿技术发展所搭建的科技产物,因此,元宇宙的发展必然要遵循科技本身的产业技术发展规律,需要在产业技术的研发上进行突破才能推进技术朝着未来的方向发展。这种依靠技术产业突破所推动的社会变革与发展,其底层的核心就是技术的突破,是基于研发所推动的技术进步下的产物。
也就是说,想要借力元宇宙以求发展,任何一个公司都离不开借助于技术研发来迭代产品,以此为元宇宙的搭建助力。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层面的突破与投入,当元宇宙的泡沫最终破裂,没有核心技术支持的企业自然也将随之消失。
事实上,从这个角度来看Facebook、苹果、微软、谷歌、英伟达、富士康等企业,当他们在宣布进入元宇宙的时候,都是站在产业技术的角度,尝试着借助于技术研发的进步来探索相关的技术与产品,并以实际的具有超前性技术的产品来描绘元宇宙。
正如最先提出Web2.0的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所说:“投机加密货币资产所带来的轻松财富,似乎分散了开发员和投资者的注意力,使其无法专注于辛勤工作,打造有用的真实世界服务。”无疑,当我们最终从元宇宙泡沫破裂后落定的尘埃退后一步,由苹果、微软、谷歌、英伟达、富士康等公司推动的技术变革很可能才是最具影响力的。
脱虚向实是长趋势元宇宙非理性疯狂的背后,是人们重“虚”轻“实”的心理。
互联网的出现,让整个人类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很多产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实体经济不同,互联网经济最大的特性就是:随着产业的扩大,用户的增多,其成本却是在逐渐降低的。
比如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随着发售的数量增加,其印刷成本也在上升,而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的新闻却不会随着用户的增多而增加成本,甚至于更多的用户会为其带来更多的利润,因为用户的流量将会由广告商来买单。
于是,在互联网深入渗透的情况下,越来越多行业都被互联网经济所抢占,毕竟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能够不断降低产品的成本,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利润,而越是接近零边际成本的行业,其价值增长的空间越大;实体经济则完全不行,特别是随着房租、劳动力等商业成本越来越高,实体经济将会受到更大的打击。
这也是为什么元宇宙会大受欢迎的原因——人人都沉溺于虚拟的描述中,想再次从虚拟经济中分一杯羹。然而,资本方着迷于赚快钱,迎风口,这不仅会带来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风险和泡沫,也难以推动想象中的元宇宙落地成真。
如前所述,当下的网络、社交平台、AR/VR 技术只是人类进入“元宇宙”的基本前提,若要更好地实现“元宇宙”低延迟、随时便捷的特性,还需要5G、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种新兴技术的加持。元宇宙的实现若只停留在概念的描述层面,而忽略技术领域的深挖,最后只能是落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窘境。
并且,在当下,元宇宙是从未来实体抽象而成的符号,没有人知道元宇宙到底是什么,甚至人们并不关心它本身是什么。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人们消费的目的不再仅是为了满足基础的需要,而是对物品背后所蕴含的符号价值进行消费。元宇宙背后所蕴含的未来想象、虚拟现实、新型社交模式以及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的向往与寄托才是其爆火的关键所在。
但是资本方借助符号表征将元宇宙一步步脱实向虚,只见虚拟描绘,却不见真实应用。显然,在生活层面,当前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能够将自己有限的财富投入到能改善自己物理实体空间的生活中去。
毕竟在虚拟的世界里,一种虚拟世界很容易被另外一种虚拟所替代,或者是衍生出更好的虚拟世界。对于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而言,虚拟世界更多的则是解决精神与心理层面的感受,而无法解决物理实体空间的实际生存与生活问题。
- 加州大学|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被指虐猴,参加实验的23只猴子死了15只
- 互联网|传统企业里,产品经理的价值衡量难题
- 企业|裁员,降薪,大牛出走:AI大退却的始末缘由
- 界面设计中的分割方式
- 权限|CRM 05:基于RBAC理论的权限设计
- 小米科技|家电升级计划:幸福感+N,盘点近期入手的家电好物
- 机箱|内外设置精致双屏幕,二手金立w900体验,国产翻盖手机中的贵族
- 算法|千人千面的算法,走到了十字路口
- 熟人|年轻人都在玩的“啫喱”,没撑过3天?
- 千人千面的算法,走到了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