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描写的实际上是一种未来的焦虑,我们要回答下一代人是什么样的问题。在现实中也有对应的是发生对青少年的争夺战,或者“人造神童”的战争,会形成很大的产业。英国科幻作家克拉克写过一个小说叫做《童年的终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通过技术把他提升到神一样的水平,如果人类今后还要通过传宗接代来完成文明的交替,实现进化,所有的科技发明归根到底就是为孩子打造的。最近的变化是今年儿童科幻开始复兴,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参与科幻创作。今年有42万青少年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普科幻征文,,去年这个活动只有17万青少年参加。孩子们写的科幻小说,想象力非常了不起,非常惊人,而且跟上一代人不一样。比如说有一个10岁的小朋友,他设想的未来产业,能设计出智能生物材料做的门,这个门会被人穿在身上,人们出门工作生活的时候,穿着一重重的门。因为在大数据和无隐私的时代,今后最重要的不是穿什么衣服,是穿什么门,你决定自己身上的门对谁打开,不对谁打开,肉体和精神要向谁打开和不向谁打开。要关注青少年对未来的想象。他们眼中的明天是什么,明天的人类有可能就是什么。
科幻关注第二方面就是明天的科技,科幻原本叫科幻小说,顾名思义就是科技革命的副产品,如今科技成了第一现实。
人类现代文明大致就是20世纪三大科技突破的结果,一个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还有一个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目前还没有找到替代他们的更新的基础理论。表现在科幻中的未来科技热点,目前主要是在应用创新方面。
一是航天。航天科幻现在非常热,跟中国航天巨大进步有关系,《流浪地球》是讲航天的,中国创造了科幻电影票房的一个纪录——40多亿元人民币。变化是科学家也参与到科幻创作中间来了,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前主任吴季先生,最近连续写了两部月球开发的小说,他认为下一个投资热点是私营航天,地月空间有很大的商业潜力,航天跟未来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太空探索不会因为元宇宙而停止。
二是人工智能。经典人工智能科幻小说可以追溯到阿西莫夫70多年前写的《机器人三定律》。现在的变化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参与写人工智能的科幻小说,他们更关注人工智能会成为人体的一部分,跟人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现在手机实际上已经成为第一个全民拥有的“人工器官”,跟眼睛、气管、肝脏、肺脏一样,一刻都离不开。下一个必不可少的人工器官是什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不是工程技术本身,而是机器跟人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不需要等到强人工智能出现,很多改变就已经发生。比如说现在很多旅游景区就做了陪客人聊天的人工智能,酒店也是广泛配备机器人,我去酒店他就上来跟你服务,我还听说有客人就在后台留言,让机器人晚上送药,并且不光是送药,这个机器人能不能设置一个程序,你来说几句安慰我的话,我现在情绪比较低落。还有机器人送药、送饭去房间,遇到一个情况,进电梯但是不断被坐电梯的人类乘客拉出来,机器人只好在边上等着,我看到心里有一点波澜,还遇到机器人给你送了东西之后,他不断要说你给我好的评价,服务是否满意,然后一个人类的服务员走过来,觉得烦就关掉了,关掉的瞬间我就对机器人产生很同情的感觉。可能不一定要求人工智能都那么尖端复杂。现在飞机上的AI已经很厉害,飞行员头盔的价格就相当于一辆法拉力,但是不一定都是达到效果。未来有更多是多智能融合的时代,不一定是哪一种智能就马上占优。
三是虚拟世界。这是我们很早关注的一个科幻主题。元宇宙都是来自科幻,元宇宙为什么一夜之间那么火?我觉得跟经济下行,疫情蔓延,现实中题材不好找有关。当然人类始终是需要虚拟的依赖,我觉得这个元宇宙,他应该最早是发生在原始社会的醉酒,后来接下来产生了艺术、绘画、诗歌、小说、电影,本身上都是元宇宙,载体不同。现在是数字,数字人到数字世界。从科幻来说真正元宇宙还很遥远,科幻更关心虚拟世界消费主体。元宇宙最大拉动有可能是现实中的医药、健康产业,因为那个花花世界,极乐世界会让人更珍惜我们现实中的肉身的存在。
四是能源。拉闸限电反映出是能源的焦虑,石油进口依存达到70%,储备能力也有待提升。近年国资委、中广核邀请科幻作家去访问他们的能源企业,对科幻方面想像力今后可能会有比较大的需求。我们现在很关注,今年新闻是华龙一号的投产,还有可供核聚变人造小太阳的进展,新能源汽车当然很厉害,已经从科幻变成现实,一定是一个亮点,在欧洲讨论得很热烈。
- 加州大学|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被指虐猴,参加实验的23只猴子死了15只
- 互联网|传统企业里,产品经理的价值衡量难题
- 企业|裁员,降薪,大牛出走:AI大退却的始末缘由
- 界面设计中的分割方式
- 权限|CRM 05:基于RBAC理论的权限设计
- 小米科技|家电升级计划:幸福感+N,盘点近期入手的家电好物
- 机箱|内外设置精致双屏幕,二手金立w900体验,国产翻盖手机中的贵族
- 算法|千人千面的算法,走到了十字路口
- 熟人|年轻人都在玩的“啫喱”,没撑过3天?
- 千人千面的算法,走到了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