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译史|列夫·托尔斯泰对《道德经》的译经情怀

本文转自:四维泛文化传播
 儒家|译史|列夫·托尔斯泰对《道德经》的译经情怀
文章插图
▲列夫%20·%20托尔斯泰油画像,列宾绘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收藏
本文作者%20|〔苏联〕伊%20·%20谢%20·%20李谢维奇(顾卫东%20译)
原文名称《列夫%20·%20托尔斯泰与老子》
刊于《国外文学》1991年第4期,第108—112页
众所周知,列夫%20·%20托尔斯泰(Leo%20Tolstoy)是最著名的俄国作家之一。
每当涉及俄国小说家,那么通常与%20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和%20契诃夫(Chekhov)并列在一起的就是他的名字。
 儒家|译史|列夫·托尔斯泰对《道德经》的译经情怀
文章插图
▲列夫 · 托尔斯泰
1884年4月10日,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读了儒家著作,它们更深刻、更优秀(显然,这是与他所熟悉的欧洲作家相比——作者注)。没有儒家和老子,福音书便是不完全的。而如果没有福音书,儒家学说也就没有意义。”
可见,作家是如此醉心于老子和儒家的智慧,他希望通过东方文化来理解西方文化和通过西方文化来理解东方文化的愿望十分强烈。
当然,托尔斯泰首先是从基督教出发去涉猎儒家和老子的学说的,因为他深信,“老子学说的实质与基督教是相通的。”(同前,第40卷第350页)
 儒家|译史|列夫·托尔斯泰对《道德经》的译经情怀
文章插图
▲列夫 · 托尔斯泰(左)
他总是认为,所有伟大宗教的基础都是被人类心灵所证实的同一个神圣真理,只是由于这些宗教产生的年代与地点的不同才使这同一个神圣真理变得模糊了(见托尔斯泰于1910年2月24日写给B.A.波莎的一封信。同前,第85卷第374页)。
老子著作中对托尔斯泰最有吸引力的是老子那深刻的精神以及他对这个世界上的“诱惑”的拒斥态度。
通过比较老子有关道的学说和基督教的学说,托尔斯泰认为,“两者的实质都是以禁欲方式显示出来的构成人类生活基础的神圣的精神因素。”
 儒家|译史|列夫·托尔斯泰对《道德经》的译经情怀
文章插图
▲列夫 · 托尔斯泰
“因此,为使人类的生活不成为苦难而能成为一种福祉,人就应当学会不为物欲而为精神而生活。这也正是老耽所教导的。”(同前,第40卷,第350一351页)
托尔斯泰认为,“道”这个字既是God的标志,同时又是通向God的道路。他从中发现了与基督教学说直接的相通:“God就是爱”,而去爱别人正是通向理解God的道路(同前,第25卷第351页)。
但从另一方面看,托尔斯泰从比较角度去处理的是他全然陌生的文化材料,对这种对属于极为相异的信仰传统的神圣文本所进行的文化比较能使作家如此成功地克服语言障碍从而深入到文本的实质中去,我们唯有表示惊叹。
 儒家|译史|列夫·托尔斯泰对《道德经》的译经情怀
文章插图
▲列夫 · 托尔斯泰(右)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1884年,托尔斯泰曾第一次尝试将《老子》译成俄语。他根本没有料想到,由教士丹尼尔·席维洛夫翻译的《道德经》全文已经在俄国外交部的档案中存放了几乎半个世纪之久了。
托尔斯泰痛感俄国读者对中国思想宝库一无所知,他试图来填补这项空白。
他写了三篇短文,并冠以“中国智慧”的总标题:《儒家的书》《伟大的学说》《中国哲人老子撰写的道路与真理之书》。
这在他生前没有发表,原因也许在于作家本人意识到文章写得有些幼稚、也必定是肤浅的。
从托尔斯泰所选译的老子名言中可以看出他对老子学说的理解:开头部分是列夫·托尔斯泰所认为的讲述难以言传的自然的名言;第二部分则全部取自老子的诗体名言(它被誉为“人类的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