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儒家礼制真是伪善吗

小编在评论区等着各位小主的回复哦很多网友特别喜欢在看综艺节目的时候,发现一些特别的细节,并进行热烈的讨论。儒家的使命就是追寻那些逝去的周朝礼制。“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后,决定起用孔子,齐相晏婴这时站出来给齐景公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儒家礼制真是伪善吗
文章插图
景公问政晏婴的意思很明确,孔子之道、之礼法,我们齐国人几辈子也学不完,他所主张的礼乐啊,你一辈子也研究不透,这不是齐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其实,在“儒家”学说尚未成为统治阶层正统思想之时,也常常遭受“诸子百家”的攻击和嘲讽。墨子、庄子、韩非子都曾拿故事嘲讽过儒家。就连鲁国的守城小吏,一听说子贡是从孔子那里来的,也满脸不屑地说,周朝礼制早就不复存在了,你家先生还苦苦寻觅,“明知不可而为之者与”,还想成为全民的导师呢。搞的子贡也很无语。
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儒家礼制真是伪善吗
文章插图
大写的儒《墨子·非儒下》记载,说孔子教导弟子“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意思是说,这肉啊,你切的不规整了,不能吃;这凉席啊,你摆放的不端正了,不能坐。于是,墨子就说,孔子你流浪陈、蔡两国之时,子路蒸了一只猪让你吃,你为什么不问出处呢?子路拿着别人的衣服换的酒,让你喝,你为什么还不问出处呢?
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儒家礼制真是伪善吗
文章插图
墨家庄子在《庄子·外物》中也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两个儒家弟子去盗墓,天快亮了,望风的儒生问墓室里的同行:“东方作矣,事之何若?”意思是说,天马上就亮了,你弄的咋样了?下面的儒生答道,你别急,我发现了死者嘴里有一颗珠子。随后,他还感叹起来:“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你看这位儒家弟子,一边盗着墓,还一边教训这死者:你看你吧,活着的时候,你也不把珠子捐献给穷人,死了还含在嘴里,你什么意思嘛!其实,庄子嘲讽儒家“虚伪”不是仅这一件事儿,“盗亦有道”的典故,也是在拿儒家开玩笑。韩非子对儒家的批判稍微隐讳些,他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讲了一个“买椟还珠”的故事,意在批判儒家“过分讲究华丽外表”的形式大于内容的现状。买椟还珠法家认为,一切的礼制都是华而不实的外在,只有发挥法家“定分止争”的作用,才能再造一个有序的世界。无论墨子《非儒》中的“子路之问”也好,无论庄子《外物》中的“儒生盗珠”也罢,都不一定是实实在在的事实,极有可能是流派之争中的语言攻伐之为。但,无论真与假,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儒家,确实是存活在夹缝之中。孔门“三盈三虚”的事实,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春秋时期的儒家,不但统治阶层不待见、同行异派不喜欢,就连当时的莘莘学子也忽而热爱、忽而冷落。当时的儒家,确实风雨飘摇!
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儒家礼制真是伪善吗
文章插图
儒家春秋至于儒家是不是“伪善”,我想这千百年来的争论,最终逃不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括。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儒家主张“忠孝”与“仁爱”,教人爱国孝亲,教人向善爱人,总还是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