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新增咖啡企业近1500家,魔都捧红的远不只熊爪咖啡
一面墙 , 中间凿出一个洞 , 就成了一家咖啡店的门面 。 位于上海永康路上的“熊爪”咖啡店最近火了 。
当然 , 火的不只是独特的门面 , 还有那只会把咖啡从“洞口”递给客户的“熊爪” , 以及这家咖啡店背后与残障人士相关的暖心故事 。
这家网红咖啡店诞生于上海 , 绝非偶然——这是一座独具海派文化基因的城市 , 也是引领全国“首店经济”发展的创新沃土 , 既吸引了全球各大产区的咖啡豆云集于此 , 由此成为全国拥有咖啡店最多的城市 , 也让“首店效应”成为了魔都商业的新名片 。
这里有全球最大的星巴克烘焙工坊 , 有几乎整条街都是网红餐饮店的永康路 , 还有展示了全球最贵咖啡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 。 更让咖啡控们兴奋的 , 是越来越多元的咖啡品类和品牌 , 正在通过进博会及“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进入魔都 , 并辐射至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千亿市场 。
文章插图
3年新增近1500家
从2018年至今 , 进博会已举办了三届 , 溢出效应逐渐释放 。
根据启信宝的统计数据 , 近3年里 , 上海新增咖啡相关企业1427家 , 其中 , 557家与进出口业务相关 。
受疫情的间接影响 , 上海近1年里新增的咖啡相关企业数量为340家 , 不足近3年新增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 , 但近1年里与进出口业务相关的新增咖啡企业数量超过了近3年的三分之一 , 为188家 。
桑哆仕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 从在意大利经营咖啡厅的老板娘到回国创办进口公司的总经理 , 郑丽艳2018年的身份转变正是看中国蓬勃发展的进口市场 。
“当时国外创业也遇到瓶颈了 , 想到国外有那么多好产品 , 我又可以找到资源 , 就回国发展了 。 ”郑丽艳说 , 她此前在意大利定居了20年 , 但是回到上海后 , 发现这里的市场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 。
她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国外的消费者并不注重牌子和包装 , 只要口感好 , 个人喜欢就会去买 。 但回到国内经营一个国内并不知名的品牌 , 原来是那么难 。 ”
让她真正打开局面 , 并发现上海人对于咖啡的消费力的 , 正是进博会 。
作为第二届进博会的参展商 , 为了推广意大利进口的咖啡豆 , 郑丽艳特地花了6万多元 , 从意大利买了一台商用咖啡机和磨豆机运回国内 , 专为进博会的观众提供咖啡试喝 。 现场打咖啡的咖啡师就是她自己 。
受益于在第二届进博会获得的口碑 , 郑丽艳的意大利咖啡产品 , 在疫情的影响下仍然收获了20%左右的增幅 。
把埃塞俄比亚精品咖啡引入上海的ESSEQARO 咖啡项目经理沈华 , 借力的同样是进博会 。
“第二届进博会时 , 我们只是展示了我们的品牌 , 当时产品只有一款挂耳咖啡 , 之后的一年里 , 是我们这个咖啡品牌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开发、形象设计、渠道探索的阶段 。 ”沈华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到了第三届进博会 , 该咖啡品牌的产品形态和形象升级都比较完善了 , 也通过这届进博会充分展示了这一品牌的咖啡 , 为来年正式走向市场做好了准备 。 让他惊喜的是 , 在今年的进博会现场 , 他已对接上了一批优质的渠道商 。
在6天的展期中 , 沈华送出了6000杯试饮的咖啡 , 并在线上的直播平台和线下的咖啡店里卖出了1200包咖啡豆 , 这是进博会带给展商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
按照沈华他们的计划 , 今年初步销售了2个集装箱的咖啡豆及咖啡产品 , 2021年的目标则是8~10个集装箱的货量 , 按原料成本来计的总价值超过千万元 。
已经连续三届参加进博会 , 并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赞助商之一的牙买加蓝山咖啡 , 也在进博会上收获了“质的提升” 。
“在去年的进博会上 , 牙买加总理把蓝山咖啡推荐给了习近平主席 , 得到了习主席的赞许 。 ”上海沃伦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文勇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 牙买加蓝山咖啡的品牌自2007年就被引入了中国 , 而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 对蓝山咖啡的品牌推广起到了最为明显的效果 , 也让徐文勇他们拥有了与平台和渠道对接及谈判的更大自信 。
- 即有着浓浓的咖啡味,又有着黑麦香,日式咖啡黑麦盐面包值得一试
- 你常喝的三合一速溶咖啡,可能不健康
- 文汇时评|海派城市品格,淬炼于你手边的这一杯咖啡
- 藏在巷子的「延边料理」,靠一碗牛肉汤,让深圳人追了23年……
- 陆家嘴街道生活日记——报名!来陆家嘴“活力102”学经典咖啡制作
- 三亚美食攻略|23年的海鲜老字号一定要吃
- 咖啡杯之于咖啡,相当于葡萄酒杯之于葡萄酒
- 上市3年市值194亿,收入曾是茅台3倍,陪跑18年后终成霸主
- 秘密酝酿3年,成牛栏山最强对手,这匹低调的光瓶黑马发力了
- 咖啡墨西哥面包这样做,营养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