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雏村|从西周甲骨文看殷周王家关系( 七 )


据《易》、《书》等文献可知,周自称为“大国”中的“小邦”。[63]《竹书纪年》则谓周王季历曾为武乙和太丁管军事,且命为殷牧师;他伐克西落鬼戎、燕京之戎、余无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俘狄王。季历既然多次打败戎狄,殷王恐其武力强雄,所以“文丁杀季历”。此后“帝乙处殷。二年,周人伐商”[64]。这些都未载于《史记》中。其实这些关于殷代末王的纪录,与考古和甲骨文史料仍有些矛盾,如《史记》和《竹书纪年》对帝乙的记载极少,《史记·殷本纪》只言:“帝乙立,殷益衰。”[65]但李学勤先生研究甲骨卜辞后,指出:“帝乙征人方远及渭水中游,是商王国的极盛时代。”[66]据王国维的考证,帝乙和帝辛在位年数有三十七加五十八年[67],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计算,则为四十五年[68]。如果文武丁杀季历,西伯在文武丁时已经继位了,据《史记》“西伯盖即位五十年”[69]涵盖文丁晚年、帝乙时代,以及帝辛前段。
周原甲骨文中提及“彝文武丁宗”和“彝文武帝乙宗”,文武丁殷王称号已多次见于殷墟卜辞中,其中《合集》36149-36159有文武丁宗丁、文武宗丁等记载。但文武帝乙王号则未见于殷墟卜辞中。只有殷商末期四祀其卣载有“文武帝乙”[70],马承源先生认为:“文武帝乙,即商王帝乙,文武帝是帝名,乙是庙号。”[71]循此说,学者们也将周原甲骨中的文武帝乙视为纣辛之父帝乙。可是在殷墟甲骨文中,帝乙称为父乙,未见用“文武乙”作他的名号,反而是文武丁之父武乙,既有“乙”为庙号,在殷墟甲骨文中也有文武的尊称。
 凤雏村|从西周甲骨文看殷周王家关系
文章插图
学界一般将“文武帝”视为文武乙[72]或文武丁的称号。徐中舒先生论曰:“殷代帝王武乙、文丁、帝乙三世,在甲骨文中皆以文武为号,武乙又称文武帝,文丁又称文武丁,可见文武乃殷代后期帝王通用的美称,颇似后世帝王徽号。”[73]因此学界均认为周原卜辞所提的宗庙属于纣父帝乙,实际上,“文武帝乙”也可以是文武乙的称号。
殷商末期文献中的文丁(或太丁)另可称为文武丁、文武帝,或文武帝丁;同类文献中的武乙另可称为文武乙,或文武帝乙。文献中所称的帝乙,在殷墟商王的刻辞中被称为父乙,相关卜辞即是纣辛祭祷父亲的卜辞(在武丁卜辞中的小乙同样也被称为父乙)。显然,帝乙或也可被称为文武帝乙,但他作为最后的祖先,确实应该为“父”的一代[74]。
从年代来看,帝乙是文王同代的殷王,况且文献中载有帝乙二年,周王伐商的事情[75],周原卜辞载有“克殷”之事,徐锡台认为这就是帝乙二年文王伐商的记载[76]。但文王不大可能先讨伐帝乙,而后又在帝乙的宗庙进行祈卜,这对文王并没有好处。在年代上也不符,帝乙时不会有帝乙宗庙,帝乙即位时,文王也早已即位了,他应该会建立更前一辈的祖先庙。
朱歧祥先生、王宇信先生以字形为分期标准,提及文武帝乙宗的《周原》H11:1,更像纣辛之前、帝乙在位时期的卜辞[77]。是故,照周文王与殷后三王在位的相对年代、殷末时期的商周关系,以及后三王在殷墟甲骨中的称号,文武帝乙宗为武乙宗庙的可能性更高。
帝乙是与西伯同期的大君,而武乙和文丁都属西伯的先王。西伯是他们的后裔(据《诗·大明》,文王之母属殷人),因此才可以为其立宗庙祈祭。此外,《史记·殷本纪》载:“武乙猎于河渭之闲,暴雷,武乙震死。”[78]从这一角度来看,武乙在周原的宗庙,可能另有特殊意义,因周土就是上天以雷使殷王武乙震死之地,故应予以立庙。因上所述,笔者认为,“彝文武帝乙宗”是指文丁的父亲,武乙的宗庙。
(四)周武王日名和帝号的发现
西周中晚期河南平顶山应国遗址八号墓中发现西周早期的应公鼎,其铭文曰:
整理者指出,“帝日丁”王号与晚殷“文武帝乙”相类,显示西周早期的周王与殷商末期的殷王庙名结构相同。[79]张懋镕先生认为,“帝日丁”指周武王的谥号,这乃毋庸置疑。我们可以看出,殷末周初的王家谥号没有差别。只有同为一家的王室,才会有这种情形。张懋镕先生注意到,西周时使用日名的家族,限于姬周上层贵族。[80]这基本上也可证明,殷周王家庙号一直都有传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