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胸椎后突畸形骨折,多技术护航成功矫形

来自佛山南海区的11岁小梁同学自小就发现脊柱畸形 , 虽经过一次手术但病情还是持续发展 , 今年以来出现背痛且行走不稳 , 脊髓受压变形 , 面临截瘫的巨大风险 。 日前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黄霖团队为其手术 , 行胸椎后突矫形及内固定 , 帮助小梁同学挺直腰杆 , 回归正常生活 。
11岁男孩胸椎后突畸形骨折,多技术护航成功矫形文章插图
术前术后3D重建效果图对比 。
胸椎严重畸形面临截瘫
据小梁父母回忆 , 孩子1岁时就发现背部畸形 , 一开始没有明显症状 , 直到4年前出现步态异常、行走不稳 , 在医院做了第一次手术 , 术后恢复良好 , 可以正常站立、行走 , 上学 。 但近年来背部畸形又出现 , 且持续加重 。
今年9月 , 小梁突发背部疼痛 , 双下肢麻木、乏力 , 已无法自主站立 , 学业再一次被迫中断 。 经多方询问 , 家人带着他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找到了在脊柱畸形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的黄霖教授 。
入院后 , 黄霖教授对小梁同学进行了细致查体 , 并参考一系列检查结果 , 发现他双下肢肌力减弱、病理反射阳性 , 胸椎后突明显加重 , 后突顶点融合椎体骨折 , 骨折临近椎体局部后凸角最大达到 126.6°!因脊髓受压明显 , 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 , 最终可导致截瘫 。
然而 , 小梁家庭经济一般 , 难以承担这笔手术费用 , 在医护帮助下获得了基金会的支持 。
12小时手术挺直腰杆
经过多次会诊、小组讨论后 , 黄霖教授团队为小梁同学制定了周全的手术方案 。 考虑到他是二次手术 , 术区瘢痕对脊髓包绕、骨性解剖标志的改变 , 局部后凸角需要大范围的内固定及截骨 , 以及漫长手术时间等一系列危险因素 , 不仅要面对术中神经损伤、大量失血、气胸等风险 , 还要面对术后拔管困难、营养状态不良、伤口愈合困难等难关 。
团队计划 , 在神经监测及O臂导航系统的保驾护航下完成内固定置入 , 避免螺钉直接损伤神经;借用超声骨刀的帮助完成截骨操作 , 以减少截骨面的渗血 , 同时减轻截骨操作造成的脊髓震荡;在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系统 , 回收术中出血 , 减少术中贫血、休克风险 。
在小梁父母签署手术同意书后 , 9月29日 , 手术如期进行 。 经过漫长的12小时 , 手术顺利完成 。 术后小梁同学转入PICU 。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 , 3天后转回普通病房 。
术后复查显示 , 小梁同学最大后凸角矫正到52.6° , 腰杆一下子挺直了 。 两周后伤口慢慢愈合 , 得以重新下地行走 , 于10月19日顺利出院 。 经由治疗小组随诊至今 , 情况稳定 。
黄霖教授介绍 , 脊柱畸形可限制患儿心肺发育的空间 , 5岁前严重的脊柱畸形普遍伴有呼吸困难及心肺功能障碍 。 “脊柱畸形情况较严重的需要及时手术干预 , 矫正效果好 , 也能尽量降低手术风险 。 ”
【采访人员】 江玲
【11岁男孩胸椎后突畸形骨折,多技术护航成功矫形】【通讯员】 张阳 黄睿 李玉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