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面|这款长三角小吃凭什么当选中国高速公路美食一等奖

晚间 , 在一个农家乐里喝酒 。 正想结束离席之时 , 老板娘端出了热气腾腾的索面 , 一人一小碗 。 看到那红彤彤的辣椒油 , 食欲陡增 , 三下五除二 , 就把鲜、香、软、滑的索面收入肚子里 , 大家连说好吃、过瘾 。
索面|这款长三角小吃凭什么当选中国高速公路美食一等奖文章插图
走过南北东西 , 吃过各种美食 , 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乡浙江常山的“索面” 。 记得我读小学时 , 一天 , 随大姐夫到一亲戚家去游玩 , 看过姐夫拿手好戏阉猪仔后 , 亲戚家为我们各煮了一碗索面 , 我一下子就吃光了 , 姐夫还笑我说:“你找不到索面头了吧 。 ”饥饿的时候什么都好吃 。 何况亲戚家用的是土榨山茶油做汤料 , 拌有自家种的韭菜和辣椒 。 在我老家农村 , 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常年都要备些索面 。 遇到家庭成员伤风感冒 , 或者家里来了难得的客人 , 都用一碗鲜香辣的索面垫底 。 农村里的红白喜事 , 有了索面就有了底气 , 特别是祝寿宴席少不了索面上桌 。 庆寿当天 , 哪怕客人在家里吃过早餐 , 来到东家 , 一进门就是一碗索面相待 , 美其名曰“祝寿面” 。 村上哪家媳妇生了头胎 , 左右邻舍也以索面相送 。 上世纪80年代初 , 我在常山县的产粮大乡龙绕乡政府工作 , 每次走访冯家滩 , 我就要到一位冯姓青年家去观摩他制作索面 。 从面粉制成索面 , 纯手工活 , 既烦琐又辛苦 , 起码需要十多个小时 。 第一天下午 , 冯师傅就要按比例加水加盐加油进行揉面 , 和成均匀的一团 , 放在大缸里醒面 。 吃过晚饭 , 夫妻俩开始把面团切成长条 , 并布匀一层层山茶油 , 以防止面与面之间的粘连 。 到了第二天凌晨 , 他们起床开始盘面 , 将索好的面一圈一圈盘在两根索面箸上 , 面箸一般用大拇指粗竹竿做成 , 每箸上盘20圈左右 。 到天亮时 , 他们开始出面了 , 将面拿到阳光下或通风的室外 , 再将一根面箸插在面杠上方的小木孔中 , 用手将另一根面箸轻轻下压 , 直把面丝拉到2米许 。 看到一排排挂在面架上的银丝面 , 就像一道道垂挂的门帘 , 冯师傅自豪地说 , 这就是地道的“索面” 。 后来 , 我工作调动到浙西的球川镇工作 , 集镇上手工业发达 。 抗日战争期间 , 城里的手工业者为了躲避敌机轰炸 , 纷纷到球川安家落户 。 镇上聚集一大批能工巧匠 , 他们加工生产豆腐、棕棚、雪片糕 , 同时也做传统的索面 , 还口口相传索面被赐封“贡面”的故事 。 故事说 , 因球川地处山区 , 山上多藤楮、寒芒 , 故生产的纸张质地上乘、久不发黄 , 一时间 , 连官府会试、典试、殿试都用球川纸 , 因而被尊称“球川官纸” 。 每当“球川官纸”运往京城 , 总是要搭载一批精致的索面 。 有一回嘉靖皇帝品尝索面之后 , 大加赞赏 , 下旨将球川索面列为贡品 , 赐名“银丝贡面” 。 球川地处钱塘江和江西信江的源头 。 这里 , 有清澈甘泉、天然山茶油和生态化种植的小麦 , 到了制面师傅手中 , 就演化成舌尖上的美味 。 最近 , 在首届中国高速公路美食节暨高速公路服务区美食品鉴会上 , 资深的评委们从菜肴的“色、香、味、形、创意”等方面 , 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道菜肴小吃进行了品鉴 。 最终结果 , “常山贡面”荣获最具地方特色小吃一等奖 。 不知道被一等奖加持的常山贡面 , 会迎来怎样的春天 。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视觉中国【索面|这款长三角小吃凭什么当选中国高速公路美食一等奖】来源:作者:黄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