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红肉和白肉究竟“谁”更好?身边这种致癌肉一定要少吃

肉类有着优质的蛋白质、丰富的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相比植物蛋白,肉类中所含的动物蛋白具有全面的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更适合人体的需求。它参与构成机体组织、维持新陈代谢,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身边|红肉和白肉究竟“谁”更好?身边这种致癌肉一定要少吃
文章插图
我国对肉类的营养及饮食注意事项的研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早有记载古人常吃的肉类——“五畜”。
“畜”是指家养的禽、兽,“五畜”即牛、犬、猪、羊、鸡。
“五畜”作为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能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起到了补充主食相对缺乏营养素的作用,对人体大有裨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中的肉类已经十分常见,大家应当更加重视“五畜为益”的食养原则,控制好肉类食用的总量和种类,养成均衡健康的饮食习惯。
红肉好还是白肉好?
红肉好还是白肉好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红肉是指猪、牛、羊等畜类的肉类,白肉是指鸡、鸭等禽类及鱼虾等诸多水产品,不仅在外观颜色上有区别,营养成分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身边|红肉和白肉究竟“谁”更好?身边这种致癌肉一定要少吃
文章插图
在总能量和脂肪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鱼肉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红肉,而红肉又比禽肉略高一些。
红肉的红色,来源于其含有较多的肌红蛋白,这种蛋白质的结构中具有一种含铁元素的化合物——血红素铁。血红素铁不但让红肉呈现出血液的红色,其所含铁的消化利用率很高,使得红肉比白肉有着更优秀的补铁能力。
肉类中丰富的脂肪对人体代谢有着不小的影响,对于“三高”人群来说,更推荐摄入白肉。
白肉脂肪含量较低,多以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研究表明,饱和脂肪酸容易使胆固醇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而摄入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人体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注意:肉类虽然有着丰富的营养成分,但在饮食中仍需控制好摄入的分量,避免油脂和热量过剩。
吃肉要有节制
中医认为,脾胃的本职工作是消化食物、转运饮食精微物质。如果不加节制地进食“肥甘厚腻”的肉类,就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很容易损伤脾胃运化的功能。一旦脾胃受伤,被消化的饮食精微便无法输送到全身,反而在中焦堆积形成痰浊,进而伤及五脏六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
成人可每周吃鱼虾肉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鸡蛋不宜超过7个。
同时,应尽可能选择更多不同种类来源的肉。红肉是矿物质铁的优质来源,白肉则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保护心血管有一定帮助。保证红、白肉摄入的均衡,才能全面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肥肉内脏要少吃
吃肉要注意少食肥肉、少食内脏、少食熏腌食品。
吃肉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摄取足量的优质蛋白和适量的脂肪酸,肥肉吃多了不但补充不了足够的蛋白质,还容易导致摄入的脂肪超标。
动物内脏固然能提供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和铁、硒、锌等元素,但由于胆固醇含量高,最多每月食用2~3次,每次25克左右即可。
烟熏、腌肉制品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环芳烃类等致癌物,长期食用会增加患癌风险,不宜多吃。
 身边|红肉和白肉究竟“谁”更好?身边这种致癌肉一定要少吃
文章插图
健康烹饪有讲究
不当的烹饪方式会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烹饪肉时尽量多用蒸煮,少用煎炸。
蒸煮的好处:蒸煮的料理方式可以更好地保留营养素,其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也能更好地被人体消化吸收。
煎炸的坏处:如果采用煎炸等高温烹调方式,会导致营养素被破坏,也容易产生致癌物质,无形中增加了油脂的摄入量,可谓弊大于利。
身边|红肉和白肉究竟“谁”更好?身边这种致癌肉一定要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