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警惕!这种病进入高发!专家紧急提醒

冬季来临,气温突降,
又到了心梗的高发季节。
辽宁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治疗中心主任医师侯爱洁指出,在心梗高发的“魔鬼季”,别让心脏不堪一击,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心梗发作的诱因、了解心梗发病的症状,并掌握相关的急救常识,全面打好心脏的“保卫战”。
此外,侯爱洁还针对心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给人们加以解答和提醒。
气温骤降对心梗发病率确有影响
问题:有研究人员发现,气温每下降1℃,心梗风险就增加2%,心梗和气温下降有关系吗?
解答:气温降低确实会对心梗发病率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一方面,低温会使血管收缩,造成血管阻力上升、血压增高、心脏负荷加重;另一方面,干燥的室内室外环境,加剧体液的消耗,会导致血液黏稠度明显增加,加大发病的风险。还有一方面,北方的冬季,为了御寒,人们多会选择摄入更多的高热量食物(比如肉类)或是饮酒,上述原因均会使心梗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警惕|警惕!这种病进入高发!专家紧急提醒】心梗的非典型症状要学会辨别
问题:有的心梗患者发病前嗓子疼,还有的出现牙痛,心梗的典型疼痛和非典型疼痛都有哪些?解答:急性心梗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心前区。疼痛性质为压迫样、紧缩性或是烧灼感,甚至有濒死感。疼痛程度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急性心梗的非典型疼痛主要是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能表现为颈部疼痛或是后背痛、牙痛、上腹痛等。部分急性心梗患者可能还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或是以低血压、休克、严重呼吸困难等表现为首发症状,同样要引起重视。
出现“扑克脸”也要提高防病意识
问题:网上流传一种说法,易患心梗的人普遍有张“扑克脸”,表情不丰富,这种说法可靠吗?
解答:易患心梗的人普遍有张“扑克脸”,并不一定。出现这种说法可能是由于,有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人,“心累”而没有更多力气做出各种表情。但并不能因此证明“扑克脸”就是高发人群,只是起一个提示作用。心梗虽然说在老年人群中多发,但目前中青年患者也不少见。男女皆可发病。更主要的还是关注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家族史。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降低心梗的发病率。
偏瘦的人 不代表是心梗的“绝缘体”
问题:很多人认为,只有体型偏胖的人才会患心梗,偏瘦的没有事儿,是这样吗?解答:相比较而言,肥胖确实是心梗发病率增高的一项危险因素。但这并不是说瘦人就不会得心梗。吸烟、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这些都是心梗发病的明确的危险因素,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其患心梗的风险就越高。因此,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减重、适当运动,才是远离心梗的“硬道理”。
老年人“吃素”不会直接降低发病风险
问题:一些老年人担心吃肉太油,血脂高,干脆彻底“吃素”。这对预防心梗有帮助吗?
解答:吃得过于油腻确实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心梗的发生风险。但老年人单纯吃素,并不提倡。应该是低盐、低脂的多样化饮食。低脂饮食并不是一点荤腥不碰,必要的鱼、肉、蛋的摄入也是很重要的,它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基本功能、防止或延缓肌肉减少症的出现,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心梗不“嫌弃”年轻人 发病猝死率更高
问题:近些年,心梗正逐渐向年轻群体扩散。为什么年纪轻轻,心梗也易“找上门”?
解答:很多年轻人生活作息极不规律,出现小毛病也总要“挺一挺”,当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也总不当回事儿,从而错过疾病早期的“提醒”。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严重程度往往比老年人更严重,猝死率更高。因为年轻人的血管不像老年人,经历了老化,有“缺血预适应”的过程,所以一旦发生心梗,情况更加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