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米4到米26,回顾中俄直升机引进史,从只能仿制到成为研发主力( 三 )

到寿 。 米-6是我们能拿到手最大的重型直升机 , 虽然有实机参考借鉴 , 但是由于科研工业基础不足最后还是功亏一篑相当可惜 。
米-6重型直升机
【直升机|米4到米26,回顾中俄直升机引进史,从只能仿制到成为研发主力】直-20和米-6同框
米-8“河马”中型直升机 , 引进仿制再次落空
米-6对于苏联这种国土广袤的国家来说意义重大 , 不论是民用基建运输还是军用重装机动 , 都能起到良好作用 。 但是重型直升机使用起来效费比不高 , 相比中型直升机费钱费油 , 于是1958年米里设计局推出米-8直升机 。 米-8同样属于第二代直升机 , 采用更强的涡轴动力 , 安全性更高的双发布局 , 1967年正式投入现役装备使用 。
早期原型阶段V-8采用单发设计、四片桨叶旋翼 , 后期V-8A改为双发设计、五片桨叶旋翼 。 1962年8月17日实现首飞 。 由于考虑到运送兵工需要进行了多种改进 , 如滑动式舱门 , 自动驾驶仪、电热防冰系统等等 。 双发设计带来的好处是 , 单发故障时将自动提升另一台发动机功率以维持飞行 , 同时采用耐坠机身增大安全性 。
V-8原型机(单发)
V-8A原型机(双发)
1965年8月 , 米-8正式转入批量生产 , 由于性能出众而且可靠耐用深受好评 , 被称为全球最好的中型直升机 。 虽然米-8看起来个头大不是很灵活 , 但平台价值高改进出武装型、运输型、搜救型等 , 其中以军用运输型为例性能如下:最大起飞重量12吨 , 最大载荷(内部4吨、外挂3吨) 。 最大飞行速度260公里/小时 , 最大升限3975米 , 最大航程465公里 , 转场航程更是高达1200公里 。
这款直升机在当时绝对是先进的代名词 , 能常情况下对于我们来说引进慨率很低 , 但有时意外和惊喜就是来得很突然 。 1966年初 , 米-8才刚进入批量生产不久 , 苏联居然主动向中方推荐出售2架米-8直升机 。 要知道上面提到的米-6也是在这个时间段被毁约 ,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米-6未能成交的弥补 , 同年3月苏联更是加大力度提出可以一次出售8架 , 而且在1967年就可以完成全部交付 。 不过惊喜有时会变成惊吓 , 过一个月苏联方面再次变卦 , 以当时的米-8技术还不过关暂时无法提供为由自我否定 。
米-8直升机
米-8直升机
接下来和米-6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 虽然当时双方关系还是很冷 , 但政冷经热生意还是要做 , 于是苏联方面提供的1971年度可供出口清单包括了10架米-8 。 1970年空军主动向苏联要求订购米-8直升机 , 少量引进通用性能更强的米-8直升机 , 借助其平台优势改进出反潜巡逻、海上搜救、武装型等 , 当时机上配套的涡轴发动机对我们来说吸引力更大 。
只要把握住机会引进参考借鉴同时实现仿制 , 这对于中国直升机工业将产生质的变化和提升 , 而且后续换代机型研制也将得到保障 。 1971年9月 , 中苏正式签订10架米-8客运型采购合同 , 这次相当顺利于1972年4月完成交货 , 分给空军8架海军2架 。 随后引进工作继续开展 , 截止1979年共完成四批数十架米-8引进 , 这在当时极大充实了已经无机可用的民航及海空军 。
民航涂装米-8直升机
民航涂装米-8直升机
交付过程还发生了一件相当有意思的事情 , 1979年 , 当最后一批米-8交付时正值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 。 苏联方面以此为由扣下剩余4架不予交付 , 后来经过中方争取再加上可能觉得自己理亏 , 最后苏联方面正常交付4架 , 另外还给了200多万元的商业赔偿以结束合同 。 虽然引进数量不少 , 但随着13吨级法制“超黄蜂”的引进仿制 , 以及当时技术引进受限和工业基础不足 , 米-8的仿制实际很难实现只能参考借鉴其设计 , 当然还是有点好处比如为后来的米-17改进提供积累 。
试飞院米-8直升机
米-17“河马”中型直升机 , 成为黑鹰断供后的及时补充
米-17“河马”中型直升机 , 来自米-8直升机的改进型号 , 性能同样出色以军用运输型为例 。 飞机空重7.1吨 , 最大起飞重量13吨 , 最大载荷(内部4吨、外挂3吨) 。 最大飞行速度250公里/小时 , 最大升限提高到5000米 , 满载最大航程可达495公里 。
两款河马外部造型都差不多 , 和米-8相比最大识别特征米-8尾桨在左侧 , 米-17尾桨在右侧(正面视角) 。 米-17换装TB3-117MB型大功率发动机(单台功率1545千瓦) , 双发可以自动平衡补偿单发失效 , 或者因故障带来的功率降低等确保更大安全性 。 1981年 , 改进型米-17在巴黎航展上首次展出 , 1983年开始实现出口总产量超过1万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