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习能力( 二 )
极少有人会主动的把自己逼迫到大脑力竭的情况,因为不习惯承受这样的难受的感觉。然而,这样的难受其实是可以去习惯的。当你使用越频繁,力竭的难受感觉就会越淡。比如刘未鹏在他的著作《暗时间》中提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习惯这种硬着头皮做事情的感觉”。这种方法的意思就是,习惯于这种力竭的难受感(但是他所指的是一种比较轻微的力竭,与本文略有不同)
再比如,体力上的力竭感,一样的非常痛苦,但也是可以习惯的。军人出入军队的时候,刚开始接受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每天都在遭受力竭感的洗礼。最初的几天,他们会感觉无比的痛苦崩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痛苦就逐渐降低,一两年后,同样的军事训练虽然劳累,但却不会让他们特别痛苦了。
类比下来,大脑上的力竭感的痛苦,也是一样可以适应的。
另外,在进行这种力竭式的突破成长时,有一些重点注意事项。
1大脑的力竭式训练,需要是自己主动用力,而不是被动消耗。比如,体力训练,需要你主动跑20公里,而不是找个车子拖你20公里。脑力的力竭,不是死磕15个小时不休息让大脑低效的疲劳,而是在较短时间内,对较难的内容进行死磕,从而造成力竭。
2大脑的力竭式训练过后,一定要进行充分的休息,尤其注重平息情绪。这一点与肌肉的锻炼类似,高强度锻炼而不充分休息,会造成身体的疲劳积累,让训练无效化。大脑的训练一样,高强度的大脑训练,一定要配合充分的大脑休息,散步、运动、睡眠等都是很好的方式。而对于力竭式训练所必然带来的各类情绪,则要以明确的自我认知、训练目标,以及舒适的休息来化解,否则很容易中断。
3初期的痛苦,一定要忍住,要去习惯。不可因为一两次的强烈痛苦而放弃,哪怕含着泪,哪怕歇斯底里嚎啕大哭,爬也要爬着坚持下去。这种不断逼迫自己到极限的痛苦将永远存在,而你却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并且能够控制这种痛苦,平静的与它共处。
4检验训练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你的思考能力是否真的有长进,尤其是有了一种大脑很有弹性的感觉。长时间训练你会感觉,自己的思维爆发力很强,自己对思维状态的调整得心应手,既可以放空脑子什么都不想,也可以瞬间集中精力把大脑运转到最高速。
5有多大的力竭强度,就有多大的成长速度。一点点的主动消耗脑力的难受,能让你有一点点的成长;真正的力竭式训练,会让你不断蜕变,永不停歇。
这种大脑思考力的训练,外表上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体育锻炼,别人尚且可以看见你在跑步、举重;而思考力的锻炼,别人根本无法识别,或者仅仅认为你是在普通的认真学习而已。突然有一天,他们会发现你的思考能力变得超强,忍不住感叹“你真是个天才”“你真是天生聪明”。
而你却轻轻一笑,深藏功与名。
最后补充一句,大部分人,可能还是微量力竭比较合适一些(包括我自己的学习策略夏令营中,给学生的课程也是微量力竭程度的训练)。进度虽然慢一点,难度却也第一点。彻底的力竭式训练,很多人可能是坚持不下去的,我自己也只是阶段性用用。
可是不试一下,又怎么知道你是不是theone呢?
其他可以参考答案:
叶修: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他们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差别在哪呢?
叶修:如何训练思维的深度和缜密度?
叶修:高中学习,什么样的应试方法是好的?
叶修:如何获得更有效的阅读效果,得到真正的提升?
叶修:为什么很多书看完了之后,回到生活中,还是该怎样就怎样?
叶修:为什么有很多学生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什么都懂,但是做题却不会?
近期私信问我问题的同学和家长太多了,而我上少,很多不能及时回复(私信系统也不好用)。
想要咨询问题的同学和家长,还是加我的助理微信吧:yexiuzhuli001
微信上的咨询问题,我如果有空,会尽可能回复。
另外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学习策略师,学习和思维方法,后面主要在公众号里分享。
■答主高考680+,现就读于清华大学,关于学习能力有一些想法和大家做一分享。
百科上关于学习能力的定义有不少,但是过多纠结于“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并不有利。我们可以从学习能力的六大指标——学习专注力、学习成就感、自信心、思维灵活度、独立性和反思力——一一分析,逐个提高。
(这篇文章里不会有任何故弄玄虚的理论和图表,全部是答主亲身试验过的方法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学习专注力在学习的时候,为什么我们需要专注力?因为没有专注力,我们的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这背后的道理我尚不清楚,但是数次的实践告诉我们事情确实如此。
几乎所有人都承认,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我自己感觉,专注力就像是一桶果粒橙,要分配到面前不同的杯子里。在你学习的时候,你希望所有的专注都集中在这一件事情上。人的发散的意识和思维不会允许我们把所有果粒橙都倒在一个杯子里,也就是说,不可能存在百分之一百(这里的数字并非真实量化的结果,而采用平时的语义)的集中。因而提高学习专注力,几乎等价于“减少其他想法或事情占用的专注力”。
如何减少其他想法或事情占用的专注力?
首先要排除其他一切会干扰到学习活动的诱因。比如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如果同时听着熟悉的音乐,那我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跟唱。什么东西会吸引我、分散我的注意力,这件事对每个人而言不尽相同。尽量为自己打造一个专供学习的空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其次,就是排遣其他的想法。强迫自己的大脑,让它停止其他的思考,这是一件很困难事情,这件事情本身就会占用我们的专注力。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专门留出一段时间“开小差”。事实上,专注力长时间高度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好像是一直紧绷一个弹簧,反而会引起松懈和专注力的流失,降低效率。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之后,应该给自己五到十分钟“放飞心灵”的时间。但注意时间不可过长,因为集中在学习上的专注力会随着“开小差”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开小差”时间过长,重新投入学习又需要耗费的大量精力。
第三点,做好规划。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任务,任务有大有小,有强有弱;但是堆积到一起的时候,难免会觉得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在学习过程中,脑海里常常会想到“呀,我那件事儿还没做完怎么办?”这样的想法不仅会分散注意力,还会因其焦躁,严重干扰到学习的效率。我们首先要确立这样的信念:在合理的规划下,只要经过一段时间,手头上所有的工作一定可以完成。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合理的规划。根据事情的紧迫程度和重要程度(重要长度判定标准因人而异,紧迫程度最简单的判据是任务截止时间)来规划任务。
第四点,强迫自己继续任务。这一点适用于学习过程初期投入专注的阶段,那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专注最容易收到动摇,混乱的想法也最多。既然决定开始展开学习工作,就要逼迫自己进行下去。不要因为开始阶段进度较慢效率较低就轻言放弃,也不要过份要求自己马上集中,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至少身体在持续进行学习活动”——比如写作业时“至少在动笔”,工作时“至少在码字”,身体会带动精神、带动专注力进行集中。这样大概十分钟之后,就会沉浸在学习之中了。
先前我说到提高学习专注力“几乎”等价于减少其他想法或事情占用的专注力,那是因为,即便排除了排除了其他所有的诱因,很多时候也不能保证我们在学习上可以投入大部分的专注。比如若身体不适,头昏脑涨,可能局限的精力本就没有办法保证有充足的专注力;再有就是,如果我们对正在进行的学习过程没有太大兴趣,我们也很难投入大量的专注。
保持充分的睡眠,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我们有足够的专注力,这里我不多赘述。另外,对需要进行的学习过程提不起兴趣,如果这不是必须进行的,那我推荐放弃;如果这是必要的学习,那么采用上面的第四点能够很大程度上促使我们专注——专注和兴趣并不是冲突的。当然,如果能够提升兴趣,投入专注力就更加自然。如何提升兴趣,这就与接下来的两个标准有关:
二、学习成就感、自信心不妨把兴趣称作学习的内在驱动,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称作学习的外在驱动。学习的驱动,顾名思义,就是进行学习活动的诱因。即便缺少学习兴趣,我们也可以通过增加学习成就感来培养自信心,进而增加学习兴趣。
学习成就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它可以从内部自我实现中获得,也可以从外部比较认可中获得。我们当然不能够要求他人的认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简单的办法,来找到自我实现的路径:
一、进行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有一步登天的奇迹,但是“来就送满级神宠”的故事在现实世界里几乎是不存在的,而且似乎这样的体验也太过廉价和平庸。学习成就感其实更容易在“一次次”“可见”的提升中得到。“一次次”的意思,就是细化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将其分化成为一个个小的阶段,在每个小阶段为自己预设一个小目标,这个小目标的成果,最好是“可见”的——也就是说,我们能过通过某些外部指标等清晰的体察到,比如“成绩的提升”“曾经棘手的任务现在驾轻就熟”等等,这些都是切实可知的。这些外在提高确实常常表征着内在的提升。当然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但我们仅仅需要的是从这些外在提高中攫取成就感,不必苛责自己。
二、对自己提出恰当的要求。假设我们已经把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分配成了许多小片段,并且成功预设了许多小目标——问题的所在是,何为小目标。畏难情绪是人之常情,如果一个目标过于庞杂,或者大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那么我们实现目标的决心就会大打折扣;但是如果一个目标实现起来过于简单,我们也会觉得无趣,因为不服输的好奇心也是人类引以为傲的属性。小目标,换个说法就是“恰当的要求”,不至于以当下的能力完全无法完成或是轻易就能完成,这样的要求,可以称之为“恰当”。事实上,在稍有一些挑战的任务中,我们获得的成就感比上付出的精力(可以称之为成就感的获得效率)是最高的。
三、为自己创设多种获得成就感的条件。最常见的手段是,通过和别人的比较来获得成就感。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完成了一项其他人都没能完成的任务,那么我们很容易收获成就感。这并不是一件令人羞赧的事情: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虚荣心,而它不永远是坏事,适当满足虚荣心,是一种正向的情绪激励;而通过良性的比较,正可以满足我们的虚荣。事实上,我们甚至可以“以自己所长,比他人之短”(当然是适当的且内敛的),只要对别人无害,对自己就有益。
自信心与学习成就感含义看似十分相近,但是它们的内涵不同:很显然,即便我们获得了不少成就感,也不一定能够充满自信心。自信心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无惧困难,并产生“战无不胜”的感觉。相比自信心,学习成就感在提升学习兴趣,提升学习驱动力的能力更强;但自信心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它可以消除我们的畏难心理。尽管在某些时候,这种“自信”的逻辑并不强。培养自信心的办法和获取学习成就感的手段类似,就不再多说。只是我们需要注意一点,对学习的自信心一定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能过于盲目。
提及自信,自卑常常作为它的对立面出现。适当的自卑和自信都是有益的:自卑在一定范围内,会督促我们不断完善自我,驱使我们通过学习获得进步。权衡把握自己的心态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就不再赘述。
三、思维灵活度、独立性和反思力上常常有逼格很高、看似很有道理的长文,常常引来一众附和。“看似很有道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摘去那些冗余的引用和无关紧要的比喻,取出其内核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它们中的不少其实毫无逻辑,空洞无力。学习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不加思考,人云亦云。思维灵活度、独立性和反思力,是检验学习能力的最有力的指标。灵活度是思维的广延,要求的是观察不同侧面并从不同侧面进行思考的能力;独立性是思维的个性,要求的是带有自我烙印的思考方式;反思力是不同思维的互动,要求的是理清他人思维的能力和对他人思维的质疑能力。
如何拓展思维的宽度?一、学会从事物的否定中进行思考,也即学会否定。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两种表达:“请爱护草坪”“不要踩踏草坪”。这两句话看似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是却基于不同的预设。“请爱护草坪”是因为“草坪是应该被爱护的”;“不要踩踏草坪”是因为“踩踏草坪是错误的”。事物的正反方向往往取向不同的前提。佛教有一种很阐明道理的方式,叫做“遮诠”:比如提到盐,说咸就是从事物的正面阐释,说不淡就是从事物的反面阐释——这不仅仅是语句表达上的不同。显然,“咸”和“不淡”在表意上就存在不同:“不淡”可以是“甜”,可以是“酸”;事物的否定有时候比事物的肯定要蕴含更加丰富的信息,也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进行思考。侦探在破案的时候,需要考虑非常重要的一点——动机,也就是站在犯人的角度思考“犯人非得冒险犯下罪行”的原因。如果仅从某一方进行思考,那永远得不到全面而深刻的见解。思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自己有不同的立场假设,比如一场战争中,假设自己是侵略国(虽然这种假设让我们不适),假设自己是被侵略国,假设自己是中立国;或者假设自己是政治学者,假设自己是文化学者,假设自己是民俗学者,基于不同立场的假设会为我们带来发散的思考空间。不同立场意味着不同的前提,不同的逻辑推导,自然会有不同的思维结果——当然这一方法的困难在于,我们需要熟知自己预设立场代表的前提和逻辑推导,这一点不在这篇文章的探讨范围内。
- 怎样保持自律,怎样提高脑子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怎样保持冲劲,怎样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 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
- 女生在理科的天赋和后天学习能力上是否不如男生为啥
- 怎样提高文综的选择题正确率
- 怎样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 超强的学习能力是咋样练就的
- 打麻将怎样提高胜率
- 水瓶座的女汉纸怎样提高EQ,怎样变成淑女。跪求解答?
- 我俯卧撑一口气才能二十多个,怎样提高一口气的水平达到50
- 怎样提高仰卧起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