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文化新传媒|“结识”长安饼

“结识”长安饼实属偶然 。
前些时日外出 , 需坐一天大巴 , 爱人给我张罗了些吃食 。 除了苹果、梨 , 还有一盒精致的“长安饼”——爱人说是从食品博览会带回来的 , 据说获得过金奖和最佳口感奖 。 当时没多想 , 路上要吃时打开包装 , 看到一个比锅盔小、比饦饦馍大的饼 。 表皮橙黄 , 口感似月饼、似点心 , 又不尽然 。 细嚼慢咽中想着形容词 , 酥而不粘 , 香而不咸 , 甜而不腻……忽然冒出两个字“地道”!切开后 , 同行者你一块我一块品尝 , 都说好吃 。 这 , 勾起我关于饼的些许回忆 。
视点文化新传媒|“结识”长安饼
文章图片
老家的乡亲 , 多喜面食 , 常吃的除了面条、蒸馍外 , 就是饼 。 在我小时候和学生年代 , 粮食和副食都紧缺 , 尽管大人小孩都喜欢吃面条 , 但不是逢年过节和新收了麦子的时节 , 也很难吃到一碗纯麦香的干拌面或臊子面 , 多是拌汤面、糁糁面 。 吃纯麦面蒸馍的机会也不多 , 馍里往往要掺各种杂粮 。 遇到青黄不接的年份 , 也蒸纯苞谷面或夹着其他杂粮的窝头 。 母亲和左邻右舍的婶子、嫂子 , 日常做得最多的就是饼 , 也叫烙馍 。 比较而言 , 同样是麦面掺杂粮 , 饼比其他面食吃着香 。 如果饼里面夹些葱花、芝麻 , 便成了葱花饼、芝麻饼 , 吃着就更香 。 饼吃到肚里还耐饥 , 出门作为干粮也好携带 , 存放时间也长 。
【视点文化新传媒|“结识”长安饼】我们村离城五十多里 , 乡亲们除了种庄稼 , 还搞副业——就是往城里运砖或沙石 。 中午饭要在路上吃 , 拉架子车的劳力 , 几乎都带的是饼 。 吃时或干嚼或用开水泡热 , 一头蒜、一根葱或几勺自制的腌辣椒作为佐料 。 每过十天半月 , 大家会下馆子改善和热闹一下 , 多在西门里的饸饹冒馍馆或红肉煮馍馆 , 其实无论冒的还是煮的 , 都是自带的干饼 。 吃这饭用蒸馍不行 , 会散成糊糊 。 我和伙伴上小学五六年级时 , 节假日要帮大人拉砖或沙石 , 大人驾辕孩子拉偏稍 , 家里给带的也是饼 。 那时城里饭馆屈指可数 , 而且花样单一 , 我跟大人下过几次馆子 , 如今还清楚地记得 。
中学时代 , 离家远了 , 吃住在学校 。 学校有灶 , 但为少掏些伙食费 , 我和同学们每星期都要回家拿一次干粮 , 带的还是自家烙的饼 。 高一那年 , 县上在山里修水库 。 放寒假时 , 村干部找到我和同村的同学 , 说县上下了死任务 , 哪个村的土方量没完成劳力就不准回家 , 得在工地做着活过年 。 母亲说:“俺娃去 , 妈给你烙一兜纯麦面的芝麻盐饼带上 , 吃了干活有劲 。 ”大约五斤面粉做了二十多个饼 , 我两天就吃完了 。 巧的是 , 村里的任务也刚好完成了 。 现在回味起来 , 母亲烙的那二十多个饼真的好香 。
改革开放后 , 日子越来越好 , 干拌面和雪白的蒸馍已成日常饭食 , 烙饼也不用掺和杂粮了 , 包子、饺子也可以常吃 。 每每回家 , 想吃啥母亲就做啥 。 这几年 , 村里已很少有人擀面、蒸馍、烙饼 , 村口设有小市场 , 压面、蒸馍、烙饼的等都成了专业户 , 谁想吃啥买啥 。 即便过去偶尔才能吃一块半块的点心和水晶饼 , 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物……
“长安饼”与过去长安一带的农家饼有无关联?多年的写作习惯 , 使我喜欢对感兴趣的事刨根问底 。 回到西安 , 我去了一趟生产长安饼的食品厂 。 这家厂子坐落在六村堡立交附近 , 好找 。 进入办公室 , 一中等个儿、富态面善之人迎上来 , 原来正是厂长聂志宽 。 得知来意 , 他热情地领我参观展厅 , 还邀请我看一看长安饼制作流程 。 我担心违反食品生产卫生规定 , 他解释操作间封闭 , 有专门的参观通道 。
经考察得知 , 聂志宽是我的长安乡党 , 长安饼是参照农家饼 , 精选点心、月饼、水晶饼等食品原料 , 是符合不同年龄层喜好的系列食品 。 聂志宽介绍 , 长安自古帝王州 , 烙饼历史悠久 , 包括月饼都产自长安 , 理应生产出最好的饼品奉献于世 , 现在有玫瑰鲜花饼、贵妃荔枝饼、昭姨饼、老婆饼等十多个品类 。 操作间有一百多位员工 , 有制皮的 , 有制馅的 , 拌酥、擀面、卷面、分割、填馅、压饼等各环节都是手工操作 , 紧张有序又环环相扣 。 对应长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渊源 , 长安饼特意选用小麦粉、植物油、红豆沙、芝麻末、核桃仁、橘饼丁、冬瓜丁等十三种配料 。 在十多个样品中 , 我在大巴上品尝过的大长安饼颇具人气 , 表皮不仅金黄澄亮 , 烙花也美观——烙的花是石榴花 , 即西安市市花 , 寓意团结友爱、幸福康泰 , 也象征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