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舌尖上的北京——小吃篇( 四 )


北京地区|舌尖上的北京——小吃篇
文章插图
北京天桥有“爆肚石” , 门框胡同有“爆肚杨” , 还有“爆肚冯”、“爆肚满”等最为出名 。 爆肚是北京小吃的名品 , 早在清朝就流行于京城 , 很多达官贵人也喜食爆肚 。
现在北京有名气的爆肚店还有很多 , 像天桥的爆肚石 , 原东安市场的爆肚王 , 后门的爆肚张 , 其他的还有爆肚杨 , 爆肚冯等等都是 , 多家店铺的历史已逾百年 , 至今兴盛不衰 , 究其缘由就是爆肚好吃 。
北京地区|舌尖上的北京——小吃篇
文章插图
这爆肚的主材 , 就是羊肚 , 吃法传统讲究 , 首先挑选上好新鲜的羊肚 , 再将羊肚按部位进行加工成为肚板、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等等 。 之后根据顾客的选择进行烧制 。 根据制成种类的不同烧制的时间也有差异 。
现在因为更加盛行 , 所以很多店已经做不出这么多花样 , 只能在那些百年老店里才能进行分类挑选 。 这爆肚其实除了新鲜以外 , 最为重要的是爆 。 这爆可是要下工夫的 , 时间火候都要拿捏的准确到位 , 才能爆出飘香鲜脆的爆肚来 。
老北京人会喝酒的 , 总是要喝上点 , 在来几个吊炉的传统烧饼 , 特别是老北京人有“要吃秋 , 有爆肚”的讲究 。
5: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 , 男女老少都爱吃 , 酥脆油香的味儿 , 真叫人吃不够 。 北京人吃烧饼 , 常爱夹焦圈 , 喝豆汁也必吃焦圈 。 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 , 制作比较麻烦 , 由于劳效太低 , 一般吃食店不愿制作 , 故有一段时间常断档 。
北京地区|舌尖上的北京——小吃篇
文章插图
说到炸焦圈 , 北京人都知知道一个“焦圈俊王” , 原是“南来顺”职工 , 已故去 。 他的技艺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 , 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 , 大小一般 , 特别是具有香、酥、脆的特点 , 放在桌上 , 稍碰即碎 , 决无硬艮的感觉 。
焦圈的制作 , 需用温水化开盐、碱、少许矾 , 加水拌和面粉成面团后 , 用手反复压揉面团 , 揉匀后放案板饧3个小时 , 然后把面团压扁 , 用刀切成5厘米宽的条 , 取成条面坯置案板 。
用一手按住一端 , 另一手托住面坯的另一端 , 捋成长扁片 , 厚约6厘米 , 用刀把面片切成4厘米宽的剂(一般50克面切14小剂) , 每两个剂叠在一起 , 用小炸刀中间切一刀 , 两边不能切通 , 稍连一点 , 油烧至五成热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