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十问旷视印奇、唐文斌:AI公司步入“深水区”,友商其实不是友商( 六 )


量子位:除了这三大场景之外 , 你们会考虑更多场景么?
唐文斌:从业务大的板块上讲 , 我们不会再往外扩 , 因为整个「1+3」体系已经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 每个行业都是万亿级的场景 , 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把它做深做实 , 不管是在技术层面上还是产品层面上 。
量子位:也有AI公司做很多行业 , 你们为什么不做?
唐文斌:第一要尊重行业 , 你做不了那么多东西 , 每个东西其实都很深 , 需要很深的know-how(行业知识) , 而且需要你从最核心团队从上到下建立know-how , 否则你做的很多决策就不一定是对的 。
第二 , 每个行业都很重 , 你蜻蜓点水地搞了搞没啥意义 , 做不好价值设计 , 交付不了客户价值 。
第三 , 每个行业都很大 , 你干嘛干那么多?
少即是多 , 你不应该做那么多 , 反而应该更专注 。
当然 ,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机会 , 有洞察的 , 觉得非常有意思 , 就做了 。
但还是应该做得很扎实 , 同时不要忘记对底层平台的积累 , 底层平台未来是能去赋能更多场景的 , 但现在没有到那个时间 , 你先把Key App做好 , 就像微软先把Office做好一样 。
我们业务里这几个板块都有潜力成长为Office , 但它距离真正的Office还很远 , 都还没有长成收入数百亿的支柱型产业 , 现在营收规模都很小 。
量子位:所以怎么看待那些一下子做了十几个、二十个产业的业态?
唐文斌:那我只能觉得不明觉厉啊 , 反正我不明白逻辑是什么 , 但我觉得很厉害 。
量子位:对于旷视 , 未来最核心的想象力、最大的故事在哪里?
唐文斌:我认为是「AI没有边界」 。
之前我们本质上有点工具论 , 用工具对一些行业进行改造 , 让行业在原有基础上降本增效、提升体验 , 觉得所有的行业都值得重新看一遍 。
我们现在肯定没有能力去做那么多行业 , 做三个行业就已经够多了 。
但未来是没有边界的 , 未来可以有这样的商业模式 , 再加上好的组织形态和资本形态 , 也许能够赋能更多的场景 。
它不一定是现在公司的这种形态 , 有可能是公司里划分了很多小的创业公司 , 分别去赋能不同的领域 , 每个领域又有从头到尾许多环节无穷多的东西可以做 。 这件事情会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 可以做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公司 。
旷视十问旷视印奇、唐文斌:AI公司步入“深水区”,友商其实不是友商
本文插图
量子位:所以旷视的定位是什么?
印奇:我们内部这样认为 , 我们真正希望能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务实者和领跑者 。
稍微解读一下这两个词:
“务实者” , 当我们呈现了AI落地的困难 ,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长跑 , 因为AI技术大家如此兴奋 , 对这个行业大家会有很高的预期 , 或者大家对它预期的波动性很高 , 有时候很爱有时候很讨厌 , 在很波动的外部环境下 , 一个AI企业唯有务实 , 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 , 每一个点滴才能真正让这个公司长久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
“领跑者” , 后面我们也会更多分享到 , 旷视非常非常自信 , 我们会认为在真正所专注的行业里我们绝对是行业的领跑者 , 既有我们的产品落地 , 商业化能力 , 也包括我们的核心技术能力 。
量子位:站在现在看未来5年 , 旷视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印奇:第一点 , 旷视“1+3”是brain++加上下面三个场景 , 从五年的维度 , 旷视不会像很多AI公司宣传的那样做特别平台化的公司 。
旷视会有几个支柱型的产业 , 甚至三个产业里未来不一定每个产业都是我们的支柱 , 可能1-2个产业是在旷视产业里会逐步扩大 。
其中逻辑很简单 , 这个产业在单体里可以做到100亿、1000亿的年收入 , 它会有几个支柱型产业 , 虽然现在BAT是个平台化的互联网公司 , 但它会有立身之本 , 从电商、搜索、社交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