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真的有用吗?宝宝食补需警惕这些误区!( 二 )

实践误区:“万人一张方”?

妈妈们之所以对一些“食疗方”深信不疑,一方面是觉得与药物相比,食物的安全性更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口口相传的食疗方效果已得到广泛验证。但是,面对宝宝不同的生理、病理情况,“万人一张方”真的靠谱吗?如妈妈们经常使用的“食疗方”——冰糖雪梨,这是治疗咳嗽最常用的“秘方”。咳嗽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呼吸道疾病表现出的一种症状,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梨含有充足的水分,能缓解因干燥引发的咳嗽,但其中并没有特殊的止咳成分,有的咳嗽还会因为冰糖雪梨甜度过高而加重。如果宝宝是由于过敏引起的过敏性咳嗽,即使喝再多的冰糖雪梨都没有用,必须找到引起过敏的真正原因,切断过敏原,并适当补充益生菌,发挥肠道菌群对肠道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激发机体免疫保护机制,才能有效预防和改善宝宝的过敏问题。也就是说,对待宝宝的健康问题应该找到症结,对症下药,如果一味相信食疗方的作用,不及时带宝宝就诊,反而会延误病情,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

效果误区:安全且无副作用?

上文已经说到,人们之所以对食疗如此推崇,是觉得天然食物即便没有治疗效果,但总归不会有副作用。但大量研究和事实都表明,这种说法是不对的。食物在正常的食用情况下,对健康人体确实是安全的,但过度食用某种食材,食疗不仅难以达到补充效果,还会产生副作用。比如,有些妈妈为了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而给宝宝食用大量动物肝,动物肝脏是维生素AD的主要食物来源,但由于肝脏属于动物的代谢、解毒器官,动物体内的有毒物质或饲料中的抗生素、激素、重金属等也会进入肝脏代谢,所以肝脏中除了营养成分,还是一些有害物质的聚集地,对宝宝的健康有着潜在风险。还有些妈妈认为胡萝卜营养丰富就让宝宝多吃。事实上,胡萝卜中的主要营养成为为“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吸收进入人体后在肝脏及小肠粘膜经过酶的作用才会转化成维生素A。但是,转化过程中会降低生物利用度,并受到烹饪方法、是否有脂类物质参与、进食量多少等因素影响,转化率非常低(不足1/12),最终到达宝宝体内的维生素A 根本不能满足生长所需。尤其是0-3岁的婴幼儿群体,肠胃消化系统、咀嚼器官尚未发育完全,胃容量有限,要想摄取到充足的维生素A,前提就是要进食大量富含β胡萝卜素的蔬菜水果,但可能出现“胡萝卜素血症”,使宝宝的皮肤变黄,而且宝宝胃容量有限,过多食用单一食物势必会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反而易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而导致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