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肿瘤科普践行者 | 张晓东教授: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二 )


在急诊室一干就是十年 , 张晓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后来 , 张晓东想转到对专业性要求更高的内科 , 她便卸任了急诊室的工作转到了肿瘤内科 。 没有任何肿瘤学经验的张晓东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了半年 。 2000年 , 张晓东被调到消化内科 , 工作一个多月就得到了科室主任金茂林教授的认可 , 后正式成为一名消化内科的医生 。 工作期间 , 张晓东逐渐发现了早癌筛查的重要性 。
其实早在大学时期 , 张晓东就在课本中对早癌筛查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 只是当时的技术水平毕竟有限 , 社会上普遍认为肿瘤属于一种环境病 , 是由于后天的种种不良习惯或环境导致的 。 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 张晓东发现 , 肿瘤的形成更偏向是一种基因病 , 环境因素虽然能加剧肿瘤的恶化 , 但并不是直接原因 。 也就是说 , 如果想提前预防癌症的发生 , 降低肿瘤患病率 , 早癌筛查才是相对科学的一种方式 。

对话肿瘤科普践行者 | 张晓东教授: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本文插图



循序渐进:积土成山 , 积水成渊
2011年 , 微博刚刚兴起 , 张晓东就申请了微博账户 , 在微博上宣传、普及医疗知识 。 十年时间里 , 张晓东见证了国人观念的转变 , 从“不疼不痒不去看病” , 到如今逐渐接受早癌筛查 , 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也开始愿意把钱花在健康管理上来 。
2018年的某天 , 张晓东像往常一样坐在诊室接待病人 , 但不寻常的是那天张晓东接诊了6位病人 , 均是癌症晚期 。 “这几位病人哪怕只早半年认识我 , 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 ”虽然遗憾 , 但也正是因为那天的经历 , 让张晓东坚定了推广早癌筛查的信念 , 并着手组建早筛团队 。
早筛团队的组建看似简单 , 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 。 医院不缺各种专业仪器设备 , 但缺少有丰富临床经验并踏实工作的医生 , 且早筛中心不同于其他的查体中心 , 需第一时间整合各类资源 , 以专业知识给予病人对后续观察和治疗的意见 , 而张晓东恰好具备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 , 也擅长与专家沟通 , 能让大家对这份工作感兴趣 。 于是在张晓东的牵头下 , 早筛团队顺利组建了起来 。
张晓东常说 , “临床医学是经验医学 , 要善于观察和总结 , 没有捷径 。 ”还记得有一天 , 张晓东发现一位患者的血液肿瘤标志物偏高 。 为进一步了解血液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的规律和意义 , 张晓东后来遇到类似的病人就主动留下患者电话 , 并跟踪回访 。 近四十年的工作生涯里 , 张晓东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她的一个笔记本 , 里面记录了她从业以来遇到的各种特殊病例 。 “如果一个人患病找不出规律 , 从十个、百个相似病例中总能找到规律和解决办法 。 ”正是因为张晓东的这份执着 , 使自己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精进 , 她和她的团队也深受患者的信任 。 截至目前 , 张晓东所在的早筛团队共接诊病例700余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