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院士带领学生提出的创新理念:与疾病共生存( 二 )
本文插图
共同的挑战与全新的思路
人类步入20世纪后 , 不仅传染病可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 如1918年禽流感大流行造成5000万人死亡 , 而且慢性病导致的病死率也快速增加 , 如心血管疾病成为第一位死亡原因 , 糖尿病、肾病等已成为前十位的致死原因 。
上世纪70年代 , 美国心脏病学会(AHA)通过流行病学调查 , 发现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为吸烟、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 , 于是实施了全民教育、医生带头戒烟、控制血压、加强锻炼、降血脂等措施 ,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 , 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了150% 。 人类再次为之兴奋 , 兴奋的理由不是消灭了第一杀手——心血管疾病 , 而是人们找到了其发病机制 , 控制了致病因素 , 减缓了病程发展 , 与这一致死的疾病共生存 。 但令人遗憾的是 , 在同一时期 ,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却稳步上升 。
本文插图
图1
目前 , 许多学科与心血管科医生一样 , 制定了“金字塔”方案(图1):第一层为筛选风险人群 , 控制风险因素;第二层为急性发病期积极干预治疗 , 避免进入慢性期;第三层为当疾病进入慢性期 , 试图改善病程 , 避免受损器官走向终末期;第四层为当器官走向终末期 , 采用替代疗法 , 如肾脏衰竭使用透析疗法等待器官移植;第五层为顶层 , 此时只能器官移植 。 器官移植标志着外科手术的最高境界 , 集合了破坏及重建手术技术以及术后免疫抑制剂使用的智慧 。 但由于可移植的器官紧缺 , 仅有1/10的等候移植的幸运病人最终可接受移植 。 因此 , 人类不能等待病人的器官功能进入终末期后再开始治疗 , 而应该借鉴心血管领域的经验 , 按照“金字塔”指导原则 , 积极筛选风险人群 , 控制风险因素 , 预防疾病进入临床发病期 。
早期发现风险人群是与疾病共生存的关键 。 如上所述 , 各学科所建立的“金字塔”指导原则依赖于临床标记物 , 如糖尿病的血糖、肾病的蛋白尿、心脏病的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等来确定风险人群 。 寻找这些标记物取决于每年的普查 , 而当这些标记物被找到时 , 病情多已进展 , 部分病人的预防时机亦已错过 。 因此 , 不单纯依赖于临床标记物而早期发现风险人群成为疾病防治者的迫切需求 , 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点 。
但不幸的是 , 许多慢性疾病无法找到其危险因素 , 无法确定风险人群 ,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肿瘤等 , 预防性治疗无法实施 。 因此科学家们把研究重点放在它的慢性进展期 , 寻找慢性疾病的共同发展规律 , 阻止病程发展成为多学科共同努力的方向 。
- 张伯礼院士担任悦康药业创新药Ⅲ期临床试验DMC主席
- 癌症|研究癌症一辈子,却劝人别轻易开刀,肿瘤院士的真心话需要用心听
- 医联学术委员会成立 程书钧院士任首席顾问专家
- 延长生存期,适合中国肝癌患者的一线免疫联合治疗!樊嘉院士领衔研究发表《柳叶刀-肿瘤学》
- 省骨科医院征集患者 将由院士操刀动手术
- 祝贺!这些医药卫生领域专家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重磅 | 西苑医院脾胃病研究所唐旭东所长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91岁陈院士,研究血脂50多年,除了肉,这3种蔬菜也要少吃
- 【会议撷萃】庄辉院士:慢性乙型肝炎启动治疗的ALT阈值探讨
- 20年前患上两癌,至今无复发!这位院士的抗癌心态,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