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谦使用单碱基编辑,首次修复镰状细胞病致病突变


【刘如谦使用单碱基编辑,首次修复镰状细胞病致病突变】
刘如谦使用单碱基编辑,首次修复镰状细胞病致病突变
本文插图


撰文 | 王聪
镰状细胞病(SCD) ,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型遗传病 , 是由表达β-珠蛋白的HBB基因突变引起 , 突变导致β-珠蛋白上第六位原本的谷氨酸被替换成缬氨酸 , 进而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 , 呈现镰刀型 , 因此也叫做镰刀状细胞贫血症 。
镰状细胞病患者会出现包括贫血、严重急性和慢性疼痛、免疫缺陷、多器官衰竭 , 甚至早逝 。 骨髓移植是根治这种遗传疾病的方法 , 然而 , 骨髓移植费用巨大、配型极其困难 , 因此 , 绝大多数患者只能依赖频繁输血维持生命 , 不仅给家庭带来极大经济负担 , 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很低 。
近年来 , 基因治疗技术的崛起为彻底治愈这种严重遗传病带来了新希望 。 之前有临床研究通过慢病毒导入β样珠蛋白基因 , 或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抑制BCL11A基因 , 从而重新激活γ-珠蛋白表达 , 弥补β-珠蛋白的缺失 。 详情:NEJM:CRISPR基因编辑人类临床试验 , 治愈两种遗传性贫血症
但是 , 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缺陷 , 慢病毒载体存在插入突变风险 , CRISPR-Cas9造成DNA双链断裂 , 会带来片段插入、缺失、易位、染色体片段丢失、染色体碎裂、p53激活等多种潜在风险 。 而且这两种方法都没有消除致病性的突变β-珠蛋白 , 都属于“曲线救国” 。
2021年6月2日 , 单碱基编辑技术开创者刘如谦(David Liu)等人在 Nature 发表了题为:Base editing of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rescues sickle cell disease in mice 的研究论文 。

刘如谦使用单碱基编辑,首次修复镰状细胞病致病突变
本文插图


镰状细胞病(SCD)属于单碱基突变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 , 因此 , 单碱基编辑技术能够修复这种突变 , 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能够将活细胞中的 A?T 碱基对转化为 G?C , 而无需造成 DNA 双链断裂 , 也无需供体 DNA 模板 , 具有更小的潜在风险 。
在镰状细胞病中 , 编码 β-珠蛋白的第六位氨基酸的密码子 GAG 突变成了 GTG 。 虽然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不能将 GTG 突变恢复成 GAG, 但可以将转化为 GCG, GCG 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非致病性变异 , 转化后于正常 β-珠蛋白无异 。 突变的基因型成为HBBS , 修复后的基因型成为HBBG 。

刘如谦使用单碱基编辑,首次修复镰状细胞病致病突变
本文插图


刘如谦团队使用了他们于2020年利用噬菌体辅助进化技术开发的新型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8e-NRCH 。
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安全性 , 研究团队使用了 ABE8e-NRCH 蛋白 + sgRNA 组成的核糖核蛋白(RNP) , 或使用 ABE8e-NRCH mRNA + sgRNA, 通过电穿孔导入CD34+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HSPC) , 对其进行进行碱基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