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帮你了解胃息肉



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 , 我们现在的检查报告上 , 除了能看到“XX胃炎”外 , 还能看到“胃息肉”这样的诊断 。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 , 如果出现在胃壁表面的就叫“胃息肉” , 长在肠腔里的自然就叫“肠息肉”啦 。

一文帮你了解胃息肉
本文插图



我们人类天生就对异常增生的东西充满恐惧 , 尤其 是一提到体内增生就能想到肿瘤 。那胃息肉会不会癌变呢? 发现后需要怎么处理呢? 也许这篇文章会带给你答案!
胃息肉一般多发生于胃窦 , 少数可见于胃体上部、贲门和胃底 。
胃息肉的形态各异 , 有的像豌豆粒 , 有的像小火山;
有的和胃壁靠着系带连接 , 类似于西瓜的蒂 , 我们可以叫它“有蒂息肉” ,
有的底座很宽顶端较小 , 我们可以叫它“广基(亚蒂)息肉” 。
【一文帮你了解胃息肉】 就像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一样 , 这些息肉长成啥样并不能代表它们的良恶 , 只有翻它们的案底——查病理才能进行判断 。

一文帮你了解胃息肉
本文插图



根据胃息肉的病理 , 我们通常把它们分为胃底腺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这几种 (大体上如此 , 其实现实中分类比这个混乱 , 各有各的理儿)。 总体上来讲 , 可以简单粗暴的概括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
胃底腺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都算是非肿瘤性息肉, 我们大多数的人得的胃息肉都是属于这几类 。 这些类型的胃息肉癌变率超级低 , 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一左右 ,在医学上属于小概率事件 ,大多都 不必担心 。
而胃底腺息肉 , 尤其是散发型胃底腺息肉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一种好现象 , 因为它的存在往往提示身体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
甚至有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 , 得了胃底腺息肉 , 患胃癌的风险会更低 。
腺瘤性息肉能够算是肿瘤性息肉吧, 约10%~25%的胃息肉属于这一类 , 癌变率高 , 但也不是百分之百都癌变(只有其中的30%~58.3%) , 而且还需要看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分型 。
不过既然它癌变的倾向性最大 , 如果存在时间太长 , 谁也不知道会发生啥情况 , 所以常规来讲一旦发现就应该毫不犹豫的切掉它 , 然后定期复查 , 但凡还有露头就立马毫不留情的打击它 。
总的原则就是 , 发现胃息肉一定要做病理检查!腺瘤性息肉和直径≥1cm的息肉应当切除 。 散发息肉可以借做活检的名义直接切除 。 多发息肉可先切除最大的 , 并对其他息肉进行活检 , 再根据活检结果进一步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