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冠脉介入器械发展历程,看待HT-DES的变革性意义 | OCC 2021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从冠脉介入器械发展历程,看待HT-DES的变革性意义 | OCC 2021
本文插图
相信“中国智造”的新一代DES——HT-DES将会为广大的冠心病患者带来福音!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 其中冠心病无论从发病率、致死率还是发展趋势来看 , 都是当今社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 目前冠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 手术量逐年攀升 。与此同时 , 冠脉介入器械的研发也与时俱进、从未停歇 , 但是如何通过器械的改进尽可能改善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从冠脉介入器械发展历程,看待HT-DES的变革性意义 | OCC 2021
本文插图
图1 OCC大会现场在2021年5月27日 , 第十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1)赛诺医疗卫星会上 , 来自全国各地的冠心病领域专家齐聚一堂 , 共同回顾了冠脉介入器械的发展历史 , 展望了冠脉介入器械的发展未来 , 并分享了自己关于冠脉介入器械的感悟 。 其中 , 孙箭华博士以“冠脉介入器械发展的思考”为题作了精彩的报告 。【从冠脉介入器械发展历程,看待HT-DES的变革性意义 | OCC 2021】从冠脉介入器械发展历程,看待HT-DES的变革性意义 | OCC 2021
本文插图
图2 孙箭华博士:从新的角度审视冠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历程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一个动态、进展性过程 , 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 , 斑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内皮功能不全所致的屏障功能障碍 。 而在介入器械治疗中 , 不管是球囊扩张还是支架释放 , 都会对血管造成新的损伤 。血管损伤后会继发一系列的生理性反应 , 其中把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基质修复的“窗口期”对于后续的内膜结构重构十分重要 , 而这是新生内膜层功能愈合的关键 。冠脉介入已经发展超过40年 , 经历了前期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球囊扩张时期、金属裸支架(BMS)时期以及药物洗脱支架(DES)时期等三个阶段 。 在不同的阶段 , 大家普遍关注的共性问题是如何通过材料或某一技术的变化来降低再狭窄率 , 而低估了药物 , 特别是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虽然这一惯性思维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 尤其是DES的出现 , 已极大地降低了再狭窄率 。但是 , 科技的进步也带来新的问题 , 如内皮愈合不良所导致的血栓以及晚期追赶现象! 从冠脉介入器械发展历程,看待HT-DES的变革性意义 | OCC 2021
本文插图
图3 冠脉介入治疗的发展那么“为什么不同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后获益不同”? 对此 , 孙博士认为这个问题的底层逻辑是不同患者体质原因导致的内在愈合能力差异 。而且这种愈合存在时间窗 , 其中创伤后的2-3个月是关键 , 而1个月更是黄金窗口期!因此 , 好的器械应具备促进内皮功能愈合的效果 , 保证不同患者能够及早在时间窗内实现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