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永远热衷于知道自己的颜色( 二 )
相比之下 , 更离谱的是“主导色”背后的《最准确的性格色彩测量工具》 。 简单来说 , 这个分类理论来源于一个测试 , 而这项测试则秉承气质学说 。
什么是气质学说 , 就是指人格会被分解成“气质”+“性格” , 相比性格 , 气质是先天形成的 。 而气质又来源于古希腊医学中的体液学说 , 即胆汁质、多血质 , 粘液质 , 抑郁质 。 而将这四者安在四种颜色身上 , 构成了这个测试的基础 , 在复杂化后 , 就形成了所谓的性格色彩理论 , 这也是“主导色”的来历 。
这种学说现在早已过时 , 毕竟体液学说的提出者希波克拉底 , 比柏拉图还要早出生一百多年 。
本文插图
希波克拉底但作为一个2021年的测试来说 , 以上这些瑕疵并不重要 , 甚至有没有理论都不重要 。 重要的是你我得到了一个看上去很华丽的标签 , 我们因此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 , 也和其他一小撮人靠的更近 。
我们太需要被标签化了 。
标签让一个人的概念变得抽象 , 这在社交上可以极大的节约认知成本 , 并且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可以算作一种外界给予的社会期望 , 社会心理学的标签理论(labeling theory)研究显示 , “人天生具有实现社会期望的天生倾向” 。 在信息纷杂 , 人们无法找到自身定位的时候更加重要 , 把INFJ放在个人简介的显眼位置 , 在朋友圈里展示自己的“主导色”或者年度音乐歌单 , 都有这样的意味 。
本文插图
另一方面 , 处于信息来源极度多维且零碎的生活环境里 , 我们其实很难真正了解一个人 , 但各个层面的比较是人类近乎本能的念头 。 于是一个流传度很广的测试(或评价标准) , 其结果就成为很好的衡量对象 。
社会心理学上这种倾向被称为“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在1954年提出这一构想 , 即每个个体在缺乏客观评判标准的情况下 , 往往利用他人作为比较标尺 , 而智力、能力是最被高频比较的属性 , 当然也包括性格或者品味 。
而当下与自己身边人的比较 , 素材往往来源于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媒体 。 同时心理学上证明 , 人往往更介意与自己境况相似的对象的比较结果 , 所谓的同侪压力来源于此 , 而昨天你最关心的那些“别人的’主导色’” , 也往往是符合这样的条件 。
标签化当然也有反面 , 要不然它就不会成为一个负面词了 。
其中一个方面是 , 标签化往往与片面捆绑在一起 。 “效率高但是误伤率大 , 而且标签一多 , 会直接影响人全面阅读理解人事物的能力” , 一位心理学从业者这样表示 。
- 尿毒症|43岁女性身患尿毒症,她的经历值得我们警惕,有哪些注意事项?
- 你最强大的对手,永远不在面前
- 人的寿命是由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的衰老速度决定的
- 脂肪肝可逆吗?我们怎么来对付它,有5大利器
- 医生|我们都没放弃,你更不能:北医三肿瘤放疗科主任王俊杰和他的粒子放疗团队
- 面对焦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 如何结合流行病学知识来诊断疾病
- 古人告诉我们,宝贝多喝热水,不仅能排毒还能减肥!
- 癌症|全世界5成癌症患者在我国,原因是什么?我们做错了啥?
- 洗浴王之洗澡搓泥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