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全网刷屏的人格主导色,10年前就火过了!( 二 )



今日全网刷屏的人格主导色,10年前就火过了!
本文插图


而与上文所述的“性格色彩说”颇为相似的还有广为流传的“星座性格说” 。 同样 , “星座性格”也是认为某种星座的人就会拥有某种性格特征 。
星座性格最初是起源于西方的占星学 , 本身的说辞十分模糊两可、不置可否 , 可就是这样模糊的措辞却更能获取人的认同 。 为什么?其实是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在搞鬼 。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人们会对他们认为的、为自己量身定制的人格特质描述 , 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 , 这些描述通常十分模糊普遍 , 以致能够“放诸四海而皆准” , 从而适用于所有人 。
除此之外 , 我们还会发现 , 越是相信星座学说的人 , 他的性格特点就越接近于星座描述 , 这正是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 也叫期望效应或自我实现的预言)在其中起作用的体现 。
网上心理测试 , 别太当真
凭直觉选个图形 , 看看自己属于哪类性格;回答几个问题 , 预测一下职业发展……
如今网络上所谓的“心理测试”五花八门 。 每个人都有探索自我的冲动 , 而简单易行的心理测试似乎提供了一种途径 。 有人从中获得满足 , 也有人对此疑虑重重 , 这些测试到底靠不靠谱?

今日全网刷屏的人格主导色,10年前就火过了!
本文插图


为了解人类的个性和行为 , 科学家们制作了许多心理量表和测验 , 通常分为智力测评、人格测验、临床测验、职业测验等 。
智力测验可用于评定一个人一般能力水平和表现特点;人格测验则可用来预测一个人独特而相对稳定的行为、心理特点;临床测验则常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 进行心理障碍的筛查和辅助诊断 , 如评估抑郁、焦虑、儿童多动症、精神分裂症等 。
而将这些测验应用于职业指导与选拔就产生了职业测验 , 既可为单位选拨人才 , 评估求职者的心理素质是否符合岗位需求 , 也可用于指导个人择业或进行职业规划与发展的咨询 。
一些网上小测试看上去有类似功能 , 但与正规心理测量相去甚远 , 最多称其为趣味心理测验 。 相比正规心理测验严格的编制过程、较高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 趣味心理测验更多依靠编制者的经验、想象和道听途说 , 偏重娱乐性 , 不够规范 , 不靠谱的居多 。
我们有时觉得这些测试“很准” , 只是因为它们的结果都模棱两可或是人类共性 , 让人信以为真 。 所以 , 做趣味心理测验 , 图个开心无妨 , 但切勿以此来“了解”自己和指导行为 。
当然 , 除了趣味测试 , 网上确实也有一些正规、科学的心理自测题 。 比如 , 答一套智商测试题 , 计算出自己的智商得分;完成一组心理疾病筛查量表 , 获知自己是否患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