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树德:16年翻译《本草纲目》的理由( 二 )


“现在西医的药物 , 70%有植物的基础 , 70%现在最常用的药物有流传下来的植物的基础 。 温故知新 , 把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和现代科学结合在一起 , 可以发展现代医学 , 造福全人类 。 ”
以中国特有的银杏为例 , 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药用是银杏果 , 又称白果 。 近代以来 , 银杏树被引种到全世界 , 特别是在德国 , 当地科学家研究发现银杏叶中提取物 , 可治疗老年性痴呆、心血管疾病 , 德国药厂因此研发出银杏叶制剂 , 现在已经享誉全球 。
“回顾一下历史 , 无论从汉代还是到盛唐 , 我们使用的药物远远超出了自己的疆界 。 东西方的医学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 未来是一个国际交流的时代 。 中医药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的 。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讲座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本草纲目》研究所所长赵中振说 。
最大的挑战
文先生介绍 , 他从2006年动手翻译《本草纲目》 , 每天工作七到八小时 。
目前已经翻译了三本词典 , 还有六本要出版 。 这三本词典对各国读者都有价值 。 因为《本草纲目》有些内容通俗易懂 , 但很多内容晦涩难懂 。
“最大的挑战是语言 , 阅读和翻译中医经典 , 是要用现代英语明确又恰当地表述古代医学家的作品 , 一定不要将现代知识与古代知识相结合 , 必须要弄清医学术语在几个世纪前的含义 。 ”文先生说 。
文树德先生试图从中医角度理解中国文化内核 , 了解中国文化潜在的思想 。 在翻译过程中 , 必须找到现代英语中关于古代思想的适当表达 , 这促使他更加仔细研究这些文本 。
“只有了解了中医的基本概念 , 才能将它们恰当充分地翻译成外语 。 我们不能假设古人是一个超人 , 明白我们现在的知识 。 ”
对青年学者的建议
“因为中医中药是从中国来的 , 你不要完全靠西洋语言编的书籍 , 这个不够 。 你必须学中文 , 不但是现在的语言和文献 , 最重要的是学古文 , 不是一点 , 是要深刻地学古文 。 ”文先生分享学习中医药的心得说 。
他举例说明 , 自己收藏了上千本的中医古籍 , 其中有少量英文版 , 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中文版本 。
“这些知识里面还有很多‘珍珠’ , 有待挖掘 。 中国人当然可以直接看这些书而挖掘出来里面的‘珍珠’ , 西洋人因为具备有别的文化背景 , 也能通过对比发现独特的‘珍珠’ 。 国际化的发展也包括让外国人用他们的角度 , 用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喜欢问的问题而看中国古代文献 。 共同交流共同发展 , 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必然过程 , 这当然需要时间 。 ”
《中药材鉴定图典》德文版
不仅文树德先生在做《本草纲目》的英文翻译 , 他的夫人文淑德女士也在从事相关工作 。 她刚把《中药材鉴别图典》翻译成德文版 。